現代人養孩子注重質量,以前人養孩子能養活就算完成任務。不過話説回來,現在不願生二胎的,沒幾個是因為養不起。
想生的人,不論窮富想盡辦法的生,不想生的人,就算家財萬貫也不生。養不起並非真正理由,沒人帶怕受累才是主因。
很多不想生二胎的人,主要集中在城市,由於工作或生意等原因,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生二胎,生了之後沒人帶也是問題。
大部分人讓一個孩子都折騰的夠嗆,提起生二胎是心驚膽戰。再加上雙方老人未退休或身體原因,使得生二胎難上加難。
再看看生了二胎的人,要麼女方是全職太太,要麼雙方父母的幫襯很大,使得夫妻倆沒有後顧之憂,只管生下來就是了。
很多人將不想生二胎的原因歸咎於養不起,實則是對自身生活壓力的一種轉接。即使一個孩子都不要,壓力仍然會存在。
在這種背景下,有些人就選擇不生二胎,以此來減輕自己生活、工作中的各種壓力。然而壓力減輕了嗎?事實上並沒有。
有人給養孩子算了一筆賬,説幼兒園三年費用約6萬,義務教育免學費,高中大學共7年約8萬,僅是上學一項就14萬元。
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的22年間,吃穿玩及看病大約需要52。也就是説,把一個孩子養到大學畢業需要66萬元,年均3萬元。
如果孩子要繼續深造,可能費用還會更高。據説這個費用還是一個平均水平,但實際上有幾個家庭能達到這種消費檔次。
這個費用真的養不起兩個孩子?費用中的興趣班、補習班、學區房、擇校費真的就非花不可?説到底還不是精神勝利法。
對於這種追求心理安慰的家庭來説,心理滿足顯然要重於實際效果。在他們看來,只要孩子上了興趣班,教育就有質量。
還有很多孩子的餵養,精細到讓人難以接受。各種補品琳琅滿目,名牌服飾讓人眼花繚亂,説實話這種“質量”寧可不要。
因為這種所謂的“質量”,完全是家長自我滿足的一種心理體現。若真是像這樣養育,還真沒有幾個家庭能生養得起二胎。
還有一部分想生二胎又有顧慮的人,擔心生了沒人帶,於是產生了與其辭職帶孩子,還不如把第一個高質量帶好的心理。
有人就對此產生質疑,為什麼以前家境貧寒,幾乎連吃飯都成問題的家庭,卻能生養得起5,6個孩子,甚至8,9個孩子。
而現在的白領拿着數萬的月薪,整日花天酒地,卻大聲喊着自己“生不起,養不起”。若是論壓力,以前人比現在大得多。
有人會説,過去那算什麼養孩子,養育的標準就是餓不死。這種説法也沒錯,就算目標是餓不死,但那也叫做養得起啊。
五六十年代的人,在人多力量大的號召下,每家都是十來個孩子,多一個孩子就多一份口糧,就算再窮也沒孩子餓死的。
大孩子幫着帶小孩子,小孩子輪流穿大孩子衣服,每頓吃飯都是熬一鍋,吃飽沒吃飽就那樣了,就這一個個的都會長大。
有的吃了上頓沒下頓,就算大人少吃點,也不會餓着孩子。那時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很低,父母能給孩子的資源非常少。
為啥現在就養不起了?這其中既有心理作用,又有面子問題。不少白領家庭追求“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一套理念。
早早為孩子設好路線:雙語學校、重點學校、名牌學校、體面工作。在這一套理論的指導之下,錢只夠一個孩子的花銷。
自然而然的就不會也不願去生二胎。追求“質量取勝”的家庭大多數獨二代,這些都是421模式的家庭,追求的是寧缺毋濫。
在農村地區,幾乎沒人不生二胎,不論出於什麼原因,只有政策允許,大部分人都會考慮生二胎,跟養不起沒任何關係。
有人可能會反駁,那跟我們城裏的質量沒法比,但就算是沒法比,也還是能養得起,養不起從來都不是不生孩子的因素。
所以説,現在不願生二孩的人原因有很多,養不起不是根本原因,五六十年代一家生十來個孩子沒餓死一個的就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