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小寶貝的爸爸媽媽們,是否有意識到寶寶有這麼一個特殊的階段,年紀雖然只有兩三歲,但“拆家”的功夫可是一天比一天“有長進”,從客廳到廚房,小到各種精細的調味瓶,大到各種危險的物品如花瓶,沒有哪一樣是逃得過孩子們的破壞的,父母在這其中也特別的無奈,不知如何是好,畢竟孩子還那麼小,要是打重了就不得了了。
處於兩到三歲叛逆期的寶寶,家長注意六點小原則,乖巧來得更快
有時候面對一片狼藉的家裏,父母可能真的憋不住火了,對着孩子就是一個“猛擊”,但這樣的做法,不但會讓孩子更加吵鬧,之後這孩子也不長教訓,繼續對着家裏“大肆破壞”,那麼,父母需要怎麼做才能有效制止孩子們的叛逆行為呢?
提到兩三歲的小寶寶,父母們可能會先想到“不聽話”和“愛鬧”這幾個詞,這可能是爸爸媽媽和孩子第一次遭遇的“親情危機”,因為孩子們的表現,讓父母們實在是頭疼。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幾乎會抗拒和反對一切,不論是什麼,都喜歡説“我不要”,就算是自己很喜歡的東西,如果別人講多了一句,他們就立馬來一句“這個我不要!”,讓人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琪琪家的小孩就正處於這個年齡段,也是出於叛逆期的小孩兒,琪琪每次都吐槽説自家孩子實在是太難搞定了,讓他做什麼他就不做,不讓他做什麼他就偏要做什麼,每天都要惹事。
但琪琪最擔心的還是這個孩子太叛逆,卻一點兒安全意識都沒有,如果哪天自己不注意,孩子遇到危險了。要才能讓孩子聽話一些呢?
孩子的“叛逆”情緒一般從兩歲半伊始,時間可能長達半年到一年,此時自我意識剛剛覺醒,想法也比較多,但卻與大人們的常規想法不一樣,所以常常不被認可,從而與大人們發生矛盾。
兩歲半的時候,不僅有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們的行為可能會趨近於平和,做事方面會懂事許多,可以安安靜靜做自己的事情,身體協調方面也比以前有進步,拿什麼東西都是穩穩當當的。
而這個年齡階段,其實也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的最佳時期,所以不要太放縱孩子,如果這個時候你都搞不定他,那以後就別想着讓他好好聽話了。不要覺得這孩子長大之後就會乖巧懂事了,沒有限制的縱容他們,只會讓孩子持續失去把控。那怎麼來管教這個階段的孩子呢?
也許父母們會感慨,為什麼聽話的小孩都是別家的,但好孩子從來不是先天的,也需要父母的努力培養。當遇到寶寶的叛逆階段,父母也不用太着急,想着以下這幾點原則,能把“熊孩子”變“乖孩子”。
必須要完成的事情,要強制完成。像每天的刷牙洗臉,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不要浪費糧食等等,這些都是日常需要完成的事情。如果孩子總是反抗,用各種藉口和耍賴,家長就不要慣着孩子了,你怎麼説都沒用的,直接做就行。
一開始這個孩子可能還會反抗一下,甚至偶爾要“威逼利誘”一下,但無論怎樣最後還是要做的。做了幾次之後,這孩子自然就懂了耍賴是沒用的,最後自己會乖乖遵守必須要做的事。
可能危害孩子安全的東西,要堅決制止。兩三歲的孩子,尤其會對電線、刀具等尖鋭危險的東西感興趣,當發現孩子在接觸一個非常危險的物品時,父母要及時制止,就算孩子各種哭鬧也不能妥協,要有堅定的原則。
有些家長可能一開始能把電源線給拔了,讓孩子繼續把玩,但你不能保證每一次的玩耍都可以留意到危險,而且有時候給他玩,有時候又不給他玩,這會讓孩子適應不了,並對你產生更多的反抗。
沒有危險的事,可以試着讓孩子做,但要想好後果。比如,你給孩子買了個氣球,本來想幫他綁在手腕上,但他偏偏要自己牽着,結果這氣球下一秒就飛走了,他怎麼哭鬧都沒辦法飛回來了,這就是孩子需要承受的後果。
明明知道不能這樣做,還執意要做,家長就不用阻止了,在他做這件事情的時候特別提醒一下,讓他想清楚後果。如果孩子已經承受了這些後果,那就不要責備和嘲笑這孩子了,告訴他下次不能這樣做,這樣我們就能很好的教育了。
發生第一次錯誤的行為時,要告訴他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如果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拿着畫筆在白牆上隨便亂花,那家長肯定會生氣。當你看着孩子一臉無辜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從來沒告訴他不可以這樣做,而且他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還有,當孩子胡亂拍打的時候,你要先告訴他輕輕地拍才行;當孩子把東西亂丟時,也要告訴他你得把東西物歸原位才行......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了事情,可能是不清楚什麼才是“對”的,更沒想過要怎麼去解決。
明知故犯的時候,理應有所懲戒。如果孩子動不動就愛打人、咬人等等,這樣的行為自己也説過好幾次了,如果總是不改正,那就需要懲罰他們了,讓他記住自己的行為。比如,禁止他看喜歡的動畫電影,取消小零食,或者去小房間好好反省一下,之後再好好跟他説,讓他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並且需要道歉,最後要抱抱他,説你是愛他的,但是不喜歡他這樣。
故意激怒或譁眾取寵的行為,家長要有淡化的態度。有時候孩子可能喜歡做一下搞怪的行為,比如敲打某樣東西製造動靜,亂吐口水,你越是説他,他越是興奮,可真是氣人。
其實寶寶原本就是為了吸引注意,你越是有反應,他越是有這樣搞怪的反應。最好是當他又這樣的時候,別理他,直接忽視他的行為,讓他自己演個獨角戲,當他覺得沒意思的時候,就會停下來了,之後也慢慢忘了這個行為。
所以,當孩子在幹什麼“壞事”的時候,父母只需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就行了,比如提供孩子更感興趣的事情。孩子很快就會忘掉自己剛剛在“鑽研”的東西,這就是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神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