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餅”,想必不少人都嘗過。
皮薄如紙,顏色雪白,夾以果仁,輔以蜂蜜,甜香味美,入口即化。
除了是一道特色美食之外,茯苓還是一味利水滲濕良藥。 如果你臉色蠟黃、身體浮腫、小便不利,可能濕氣纏身,不妨吃點茯苓。
指導專家:鄭顯輝(廣東省中醫院藥師)
別名:茯菟、雲苓、松苓、茯靈。
來源: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
藥用歷史:已有三千多年,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謂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
性味: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
產地:雲南、安徽、福建、四川、河南、浙江、湖北、廣西、貴州等地。
“十藥九茯苓”,能滲又能補
能祛濕的中藥有很多,如薏苡仁、冬瓜皮等,為何單提茯苓?
皆因此類藥物多寒涼,脾胃不好的人不可多吃,而茯苓性平,脾胃不好也可吃,而且它還足夠百搭!
茯苓,味甘而淡,甘能補,淡則能滲,藥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
這就意味着,它利水而不會傷正氣,實為利水消腫之要藥。
更寶貴的是,不論是寒、熱、虛、實諸證,茯苓配合其他中藥服用,均可發揮其獨特功效。
也正因為如此,茯苓成為自古醫家最常用的中藥之一,有 “十藥九茯苓”之説。
使用注意:虛寒精滑者忌服。
道地茯苓,當選野生“雲苓”
在延壽之品中,茯苓也有一席之地,與它的“出身”有關。
《淮南子》雲“千年之松,下有茯苓”,唐代詩人李商隱亦云“碧松之下茯苓多”,這道出了茯苓的生長習性——寄生於赤松或馬尾松根上,深入土中20~30釐米。
古人見它與青松相生相伴,認為這是松樹的清氣下行凝聚而成,因此吃了能長壽。
如今的茯苓,有野生,也有栽培。根據產地的不同,又稱為雲苓、安苓、閩苓、川苓等。
其中,以雲南的野生產品“雲苓”質量最優,而安徽的栽培產品 “安苓”產量最大。
茯苓美食,好吃又健康
1.茯苓糕
方法:取粳米350克、白糯米150克、蓮肉100克、茯苓150克、芡實100克、山藥150克。洗淨、去雜質、乾燥後研為細粉末,加水適量拌勻蒸熟即成。當早餐或點心食用。
功效:健運脾胃,延年益壽。
主治:氣虛體弱、納食不香、脾虛便溏等症。
2.茯苓棗仁豬心湯
方法:茯苓、酸棗仁各20克,豬心1個。先將豬心切成兩半,洗乾淨,放入鍋內後,把洗乾淨的茯苓、酸棗仁一塊放入,加入適量水,用武火煮開後撇去浮沫,再用小火煮至豬心熟透後調入食鹽即成。每日1次。
功效:補血養心、益肝寧神。
主治:血虛引起的心悸不寧、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等症。
3. 茯苓枸杞子茶
方法:取茯苓100克、枸杞子50克、紅茶100克。將茯苓與枸杞子共研為粗末,每次取5~l0克,加紅茶6克,加入適量開水泡10分鐘即可。每日2次,代茶飲用。
功效:健脾益腎、利尿通淋。
主治:慢性腎炎、少尿、尿痛、尿道炎等症。
選購要點:色白、細膩
市面上的茯苓,有茯苓個、茯苓塊、茯苓片,應該買哪種好?
其實,哪種都可以,關鍵是要學會挑出質量好的。
>茯苓個(皮苓)
>顧名思義,就是一整個的茯苓,為茯苓採挖後,反覆堆置“發汗”、陰乾而得。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皺縮紋理。
挑選要點: 以個大形圓、體重,質堅實,外皮色棕褐、紋細、無裂隙,斷面白色細膩,粘牙力強者為優。
>茯苓塊
>為去皮後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塊狀或方塊狀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紅色或淡棕色。
>茯苓片
>為去皮後切制的茯苓,呈不規則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紅色或淡棕色。
挑選要點:茯苓塊或片以體重,質堅實,無裂隙,白色細膩,粘牙力強者為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