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多地大範圍雨雪降温再來襲,防寒保暖也該提上日程了

還有一天

本週日(11月22日)

就是“小雪”節氣了!

近日

北方多地暴雪、降温

↓↓

北方多地大範圍雨雪降温再來襲,防寒保暖也該提上日程了

11月19日,哈爾濱出現降雪。

17日至19日中東部地區出現歷史同期罕見強雨雪天氣。此輪冷空氣“威力”還未消退,據中央氣象台預計,20日至22日新一輪雨雪降温天氣又要來襲,給中東部帶來8℃~12℃的降温。

20日至22日

新一輪雨雪降温天氣再“加碼”

北方多地大範圍雨雪降温再來襲,防寒保暖也該提上日程了

20日至22日,西北地區東部、川西高原北部、華北、黃淮北部和東北地區中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青海東南部、甘肅南部、陝西中北部、山西、河北西北部局地有大雪或暴雪,上述地區新增積雪1~5釐米,局地8~10釐米。西南地區東部、黃淮南部、江漢、江淮、江南、華南等地有小到中雨,重慶、湖南西北部、湖北、安徽中部等地局地有大雨。

氣温方面,19日至23日,受兩股冷空氣先後影響,中東部地區氣温將持續下降,大部地區氣温下降8~12℃,其中江南和華南北部部分地區降温幅度可達14℃以上。

北方多地大範圍雨雪降温再來襲,防寒保暖也該提上日程了

冬季要學會保暖,才不會因為着涼而引起頭痛,感冒,咳嗽,發熱等症狀。而保暖也要選對方法,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保暖呢?

寒潮天氣如何保暖?

北方多地大範圍雨雪降温再來襲,防寒保暖也該提上日程了

保暖先暖腳

寒從腳下起,腳部一旦受寒,很容易引起感冒或腰腿痛等病症,因此冬季腳部保暖尤為重要。腳部保暖要有合適的鞋子和襪子。鞋子的尺碼應稍大些,最好墊一雙棉鞋墊,腳放在裏面要有點空間。其次,鞋底應稍高些,這樣可以起到與冰冷地面隔寒的作用。冬季最好每天用温熱水泡腳,步行半小時以上,並堅持早晚搓揉腳心。

圍巾保暖不捂鼻

很多女性都喜歡用圍巾裹住口鼻,以減輕吸入寒風和凍鼻頭的不適,但是,圍巾往往有細小的絨毛或纖維,還會有一些細菌微粒,很容易就會被吸入體內,引發呼吸道感染。

護住胸腹背

冬天風寒侵入人體,往往首當其衝的就是胸腹。胸腹部受寒後,可能誘發胃腸疾病,甚至引發心臟病發作,因此也是保暖不容忽視的環節。中醫認為背部是腎脈所居,感冒受風寒多從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背部温暖,不僅可防感冒、還可以防止舊病的復發、加重。建議衣服要保暖、舒適,有一定件數和厚度。老年人最好增添一件背心。夜間起牀時應披衣防感冒。

科學進補

冬季養生要科學進補。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狗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冬令進補時,為使胃腸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選用紅棗燉牛肉、花生仁加紅糖,也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以調整脾胃功能。

充足的睡眠

唐代着名醫學家孫思邈説: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有句俗語: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仨月。中醫講究春發夏長秋收冬藏,冬天應該是一個養精蓄鋭的季節。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多鍛鍊

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鍛鍊也要根據個人體質和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例如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杜絕做打球、登山等劇烈運動;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患者,運動應選擇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時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誘發急病。老年人更應注意保暖,要避免過早起牀鍛鍊,以防腦供血不足誘發中風。

開窗通風

冬天家裏一般都會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不流通,人們總是在這個空間裏呼吸會導致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缺少氧氣,人體會出現頭暈,胸悶的問題,所以要多通風。應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開窗通風2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實驗表明,每換氣一次,可除去室內空氣中60%的有害氣體。此外,一定要保持合適的室內温度,避免室內外温差過大,一般室內應控制在16-22℃為好。

冬季寒冷,預防疾病要緊

小心感冒

寒潮所致的暴冷氣候使空氣的温度顯着降低,鼻咽部的局部粘膜變得乾燥,以致發生細小的破裂,感冒病毒便乘虛而入。同時,由於氣温下降,鼻咽部的局部温度降至32攝氏度左右。這樣的温度正適合粘膜裂口內的病毒生長繁殖。

再加上呼吸道受強冷空氣刺激,局部血管收縮,使粘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相應減少,為感冒病毒的入侵和增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由於寒潮襲擊前後的2-3天內,平均氣温和最低氣温驟然下降,人的體温調節功能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寒冷刺激難以適應,如果未能及時添加衣服,就特別容易受涼,引起機體抵抗力下降,給不同類型的感冒病毒入侵以可乘之機。

預防關節痛

關節痛是典型的氣象病。每當季節發生變化或氣象要素劇烈變化之時,患者往往會感到異常疼痛。急性發作時關節局部紅腫,有痛、熱、無力、運動障礙等感覺。研究表明,大氣中的三大基本矛盾,即干與濕、冷與熱、氣壓高與低和關節痛發作的關係最明顯。當日變温在3度以上、逐日氣壓變化在10百帕以上、逐日相對濕度變化大於10%時,關節痛病人就會多起來。

警惕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患者對寒潮最為敏感。美國海洋和大氣局發佈的《天氣和健康》就曾指出,每當寒潮來臨,在氣温由高變低、風力由小變大的轉換期內,心臟疾病發作頻繁,危重病人常常在悽風苦雨中與世長辭。

醫療實踐中也發現,約77%的心肌梗塞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在寒潮天氣下病情加重。這是由於寒冷的刺激,使人體血管突然收縮,動脈平均壓力升高,心肌需氧指數也相應增高,心肌缺氧現象加重,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便明顯升高。

胃腸道疾病

秋末冬初是病毒性腹瀉好發季節,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腹瀉典型的臨牀症狀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可伴有發熱;這類腹瀉有別於細菌性腹瀉,常見的病原主要,柯薩奇腸道病毒、星狀病毒和諾瓦克病毒等,潛伏期常見數小時。

病毒性腹瀉的預防:不喝生水,飲用安全衞生的飲用水;注意飲食衞生,少吃涼拌食品;不和別人混用餐具;嘔吐、腹瀉嚴重時要立即就醫,避免引起身體脱水衰竭;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來源:健康嘉祥】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95 字。

轉載請註明: 北方多地大範圍雨雪降温再來襲,防寒保暖也該提上日程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