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年中最重要的補虛季,秋天吃這5種食物,讓虛弱的臟腑強健起來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健康

古語有云:一夏無病,入秋三分虛。很多人在過去的夏季中身體強壯,可一入秋,就覺得身子慢慢變虛了,夏季自然界陽氣旺盛,身體順着自然規律,陽氣自然也能補足。

《黃帝內經》曾寫道:“陽密乃固”,陽氣足了,人們自然無病無災,況且夏季艾灸更為健康提高了保障,但秋季是個特殊的季節,由炎熱的夏天轉換到寒冷的冬季,陽氣整體呈現下降的趨勢,陰氣(寒氣)呈現上升的趨勢,陽消陰長,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手腳冰涼!

很多朋友喜歡在這個時節“貼秋膘”,老話説了,秋冬進補,來年打虎。但對於現代人而言,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進補,而且進補的食物也有講究,按照時令吃,才不會出錯。這5種食物,滋養秋季,補足你虛弱的五臟。

1. 蓮藕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秋季的蓮藕鮮嫩多汁,味道甘甜濃郁,營養豐富,生吃有清潤的效果,尤其適合上火的人,對預防秋燥也有獨特效果。熟藕由涼轉温,少了散瘀清熱的效果,但卻對脾胃有益,養血補虛,脾胃虛弱的朋友吃些熟藕,可蒸可炒,民間素有初秋吃三白的諺語,其中一白指的就是蓮藕,尤其對於老年人以及體虛者來説,蓮藕可以補虛的好食材。

秋季吃蓮藕還有一點,我們認為秋收冬藏,天地間的陽氣會隨着四季變化而變,秋季陽氣由強轉為收斂,對於身體來説,浮於體表的陽氣逐漸回到內裏;對於植物來説,這些陽氣能量回到了根莖處,所以秋季根莖類的食物能量陽氣最為集中,也最能補益身體。

2.秋梨

古人稱梨為百果之宗的“宗果”,指的是所有水果之祖。早在《禮記》、《山海經》中就有梨的記載,晉朝道士葛洪在《西京雜記》中記載:“上林苑有紫梨、青梨、大谷梨、細葉梨、紫條梨、瀚海梨”,可見古人對梨的喜愛非同尋常。

梨子味甘,性涼,歸肺經,對於秋季肺火旺降秋燥,吃點秋梨是不錯的選擇,清熱生津又潤肺,同時梨還是腸胃的“清潔工”,飯後吃梨,可以幫助我們把積存在體內的有害物質排出;氣候乾燥時,經常覺得皮膚瘙癢,口乾舌燥,這時候吃梨也能緩解乾燥和瘙癢。

3. 山藥

白色入肺,秋季容易肺燥,自然需要多吃些白色的食物,山藥滋陰養肺,自古就被奉為物美價廉的滋養品,既能當主食,又可以做蔬菜或是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吃薯類50-100克,薯類就包括山藥。

山藥補而不熱,温而不燥,最適合平時體虛的人吃,尤其在秋季這個容易犯虛的時節,多吃些山藥以備冬季的不時之需,而且山藥益肺氣,養肺陰,是天然的養肺潤燥之品。

這道藍莓山藥泥,適合老人和孩子,軟糯可口,邊吃邊補。

做法:山藥洗淨,切斷後放鍋中隔水蒸熟(此時不去皮,避免手癢),蒸熟之後表皮可輕鬆撕下,之後用勺子把山藥壓成泥,加一點點鹽,如果覺得山藥太乾可以加點牛奶稀釋,之後裝入裱花袋中,擠出自己喜歡形狀,藍莓醬加點白開水和蜂蜜調勻,淋在山藥泥上即可。

4.芡實

被譽為“水中人蔘”,因為長得像雞頭,又稱雞頭米,在南方芡實很常見,秋季是吃芡實最好的時節,很多人都吃過芡實糕,就是它做的。

古書中提到芡實有“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糧菜佳品,補而不峻,防燥不膩,也是秋季補虛進補的首選食物,宋代文豪蘇東坡先生以芡實養生,天天把煮熟的芡實放在口中咀嚼後咽之,且經常燒製芡實粥,到了晚年,仍然面色紅潤,才思敏捷。

相傳光緒六年間,慈禧太后病倒在宮中,不思飲食,噁心嘔吐,以李德生為首的御醫們為慈禧開了一方,將芡實、茯苓、蓮子、薏苡仁、山藥、白扁豆、麥芽、藕粉等食材磨成細粉,加入糖和水做成糕點,名為健脾糕。慈禧吃完後,食慾大好,之前難受勁兒也沒了,於是一高興將健脾糕改為八珍糕,成了她最愛的食品之一。

八珍糕這個方子流傳至今,很多地區的老人仍保留了吃糕的習慣,小時候在家中,老人就經常自己做糕,香甜軟糯,吃完之後胃裏很舒服,長大之後就很少能吃到老人們做的八珍糕了,加之長期的外賣,三餐不規律,脾胃早已被折騰虛了,很是懷念兒時的美味。

所幸,在商城中發現了這款糕,是按照八珍糕的方子上加以升級,食材以及配比更適合我們現代人的脾胃。是用糯米、薏苡仁、茯苓、白扁豆、山藥、蓮子、芡實這幾種的白色食材做成的。11種食材研磨而成,軟軟糯糯的口感,咬上一口,清甜不膩人,細細咀嚼還能吃到食材顆粒。

這款糕,將傳統的八珍食材,再搭配山楂、糯米,用麥芽糖和亞麻籽油進行口感調和,口感更細膩,營養也能得到充分地保留。

其中山藥選用温縣鐵棍山藥,相比於普通山藥,營養更高;潮州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出產的芡實色白粒大,味美清香;

此外還有蓮子、紅棗、薏苡仁、白扁豆等對身體大有裨益的食材,小小一塊糕點,濃縮了多種食材精華。

製作要經過12道工序,採用破壁技術打磨,保留了食材本身的營養,再進行低温烘焙,手工製作,無添加劑無防腐劑,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糯米的清香,軟糯好嚼,即使是牙齒狀態不好的中老年也能輕鬆吃糕,甜味很淡,不喜歡吃甜的朋友也可以放心吃,開袋即食,乾淨衞生,也便於攜帶,裝在包包裏,餓了隨時吃,每天2~3塊即可,也不要貪食過多。

5.鴨肉

對於食葷者來説,少了肉可能飯都吃不香了,上面説了那麼多素食,秋天適合吃的肉類,這不就來了麼,鴨肉,放心吃,即使是在秋季食用,也不用擔心上火的問題。

秋天正是鴨子最為肥嫩的時節,肉質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同時鴨肉味甘性寒,滋陰養胃,防秋燥,可以説鴨肉是秋天葷食中的一道滋補佳品。

古代的乾隆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長壽老人,他就非常喜歡吃鴨肉,尤其在羊肉、鹿肉吃多時,就會吃一些鴨肉來中和,鴨肉不燥熱,適合脾胃虛弱,口乾舌燥的人食用,既能補虛又不上火。而且鴨肉的肉質比牛羊肉更細嫩,容易咀嚼消化,更適合中老年人。

相比於烤鴨來説,板栗燒鴨對我們的身體更為有益,板栗又為腎之果,專補不瀉,跟秋收冬藏的養生理念吻合,用火烤制或是油炒過之後,能去除木氣,香甜軟糯,和鴨肉搭配,化痰散結,特別適合秋季補虛。

做法:先把鴨子切塊焯水,撇去浮沫,之後撈出下油鍋煸炒2分鐘,放入葱姜和料酒去腥,再加入生抽、蠔油、老抽上色,加點胡椒粉,最後加水燉煮熟,倒入剝好的板栗燉煮5~10分鐘。

秋天最重要的補虛季節,別虛度,這些温補不燥,又對脾胃好潤肺的食物,這個時節常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