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從小到大,我就沒見過比我兒子更聽話的。”
王女士一邊喝茶一邊驕傲自誇,尤其看到同事被孩子折騰的惱怒上火時,她大多會翹起腿端坐着發言,分享她家孩子有多聽話的小故事,覺得自己教子有方。
同事聽後沉默不語,畢竟她家兒子的確聽話,基本王女士指東孩子不會往西,今年已經14歲了,還沒有叛逆期,對比同事家中二叛逆的少年,王女士得意很正常。只不過她不知道的是,王女士兒子的表現明顯已經自卑入骨,尤其在以下方面。
“指哪打哪”代表孩子絕對服從“我兒子最聽話了,基本讓幹什麼幹什麼,特別乖。”
當初聽到王女士這話的時候,我的表情就忍不住僵硬,只因她明顯沒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反而更像是下級,事事要聽從家長的指令,這完全不符合孩子的正常心理發展。
眾所周知,孩子滿兩歲後,自我意識萌發,進入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踏上屬於自己的人生路。很多家長埋怨孩子兩歲以後就很難管教,卻忘了這才是正常的生命起點,誰家孩子能一開始就是大人呢?又不是穿越來的。
無論是幼稚的,還是無知的、錯誤的,孩子不斷走錯路的過程,恰好是孩子尋找自我的成長過程,只有撞了南牆,經歷了生命的痛苦和左右為難,孩子才能獲得堅定的自我,形成屬於自己的一套世界觀和思維邏輯。
王女士驕傲自得的“指哪打哪”,反而間接證明了她兒子毫無自我可言,所有的一切都聽從父母的安排,沒有個人意志,親子關係更傾向於控制和被控制。而一個缺乏自我的人,小時候或許是聽話懂事的,可這輩子的成就也就受限於“聽話懂事”了——小時候聽家長的,長大聽同事的,老了聽領導的,很難有大出息。
那麼,這種心態與自卑有何關係呢?那是因為自信的孩子更重視個人意志,少有聽從父母指揮的,只有自卑入骨的孩子,才會對大人的命令唯首是瞻,這是因為他們並不認可真實的自己,更傾向於完成他人的意願。
不愛冒險,總在舒適區待着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心旺盛,他們對外界的陌生事物充滿探索欲,這也是他們開拓未來的動力之一,只有好奇才會探索,而積極探索便能創新,這是孩子發展的奠基石。
但自卑的孩子就不同了,他們看上去很害羞,很少接觸需要冒險的事物,常年在舒適區裏待着。家長看到,誤以為孩子是聽話乖巧不惹事,殊不知這是孩子自卑的表現,因為缺乏勇氣,所以才故步自封,將來遇到機會也很難把握住。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