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人過七十無肉不飽?老年人還堅持粗茶淡飯,結果會怎樣?

不知從何時起,開始流行起素食主義,也許是“名人效應”所致。很多人看到網上爆料,説是某某名人長期吃素,容顏不老,於是自己也效仿起來,講究粗茶淡飯,拒絕吃肉。

年輕人腸胃吸收能力強,粗茶淡飯倒也無妨,適當吃點素還能減少脂肪吸收,有減肥瘦身之效,也能調節機體免疫力。但粗茶淡飯還要視人而定,不同的人對能量需求不同,消化能力也不一樣,飲食便不能盲目跟風。

俗話説,人過七十無肉不飽?老年人還堅持粗茶淡飯,結果會怎樣?

一些工作量大,壓力又不小的人,對蛋白質、脂肪等能量物質需求非常高,僅僅靠吃素食遠遠不能補充。就尋常人而言,素食的吃法又比較單一,真正是粗茶淡飯,素菜配比完全失衡,結果就是身材消瘦,營養不良。

老年人更是如此,古人講“人過七十無肉不飽”,意思是説,老年人到了七十歲後,沒有肉每天就吃不飽。這裏的飽不是單純地飽腹感,而是指營養無法均衡攝入。看一下素食的營養結構,便了解其中深意了。

俗話説,人過七十無肉不飽?老年人還堅持粗茶淡飯,結果會怎樣?

粗茶淡飯多是以粗糧為主,配合一些綠色蔬菜等。這些食物中的維生素、膳食纖維更為豐富,可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等物質含量極低,乃至於礦物質也十分匱乏。維生素在體內確實有很大作用,比如抗衰老抗氧化等,膳食纖維則能分解脂肪,能潤滑腸道。

隨着老人的身體機能下降,腸道蠕動速度減慢,機體已然老化,再多的抗氧化食物也起不到延緩衰老的作用。故而老人的營養需求,實際上已經發生轉變,更需要脂肪來提供能量,需要蛋白質來提高免疫力,需要鈣等礦物質維持骨骼力量。

俗話説,人過七十無肉不飽?老年人還堅持粗茶淡飯,結果會怎樣?

過多高膳食纖維飲食,反而變得難以消化,會增加腸道的負擔,又會分解掉其他食物中僅有的脂肪,對老人顯然沒有益處。肉類就不一樣了,肉的養分主要是蛋白質和脂肪等為主,並含有多種礦物質,更適合老年人養生。

綜上所述,老年人依然堅持粗茶淡飯,將會使得蛋白質、脂肪以及礦物質匱乏,最終使得身體抵抗力下降,骨質變脆弱,生病後也更難恢復。所以,更應該注重肉類攝入,以保證機體的能量供應以及維持免疫系統活力。

俗話説,人過七十無肉不飽?老年人還堅持粗茶淡飯,結果會怎樣?

吃肉當然也不是盲目的,粗茶淡飯的核心在於“淡”字,而不是所謂的素食主義,吃肉也要講究“淡”字。肉類烹飪往往需要有大量的油、鹽、糖才能做出美味的菜餚,但老人不應該注重美味,更應重視養生,少油少鹽少糖,都是必須的。

具體到每日的吃肉量,要根據蛋白質的需求來看,老年人每公斤體重應配比1.5克左右的蛋白質。BMI指數18.5—24.9之間的老人,每天吃肉保持在一百克左右即可。肉吃多了,脂肪量增加,對老人也沒有好處,這一點是要注意的。

俗話説,人過七十無肉不飽?老年人還堅持粗茶淡飯,結果會怎樣?

吃肉還需分種類,老年人應以吃魚肉為主,少量配比家禽肉。魚肉的好處就在於不飽和脂肪酸更多,能均衡體內的脂肪量,同時可增強腦細胞活力,幫助預防老年人記憶力下降的問題,規避一些慢性疾患的風險。成為老人是每個人都避不開的坎,人體機能在30歲後開始大幅下降,50歲便可以説是老年人了,許多人到30歲才開始重視養生,覺得粗茶淡飯是一種很好的中老年飲食養生方式,請您知道長期粗茶淡飯不僅不養生,還會摧毀您的健康。今天我們便來談一談中老年養生知識。

俗話説,人過七十無肉不飽?老年人還堅持粗茶淡飯,結果會怎樣?

不想50歲後請看護就別“粗茶淡飯”

隨着生活條件提高,人們的飲食同樣越來越好,但很多老人依然堅持粗茶淡飯,一點葷腥不沾,認為這樣能夠養生,事實上這並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過去,老年人不沾葷腥是一種教條,葷食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疾病誘發的罪魁禍首。其實,這種説法並不準確,也不符合均衡膳食的原則。中老年人的平衡膳食裏應該包括適量肉類。為什麼呢?請接着往下看!

隨年齡增加,身體的各項身體機能開始衰退、老化。尤其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相比以前更容易發生代謝紊亂,出現營養不良和貧血等。

中老年人隨着身體機能下降,體力活動減少,情緒出現問題都會導致食慾減退,營養攝入不足的情況出現。

在此情況下,若中老年朋友不注意營養均衡,拒絕吃某些食物,容易加快身體器官功能衰退,尤其在患有疾病時,更會讓身體健康狀況雪上加霜。

而肉,是均衡膳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畜肉、禽肉、魚肉,是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其中,紅肉類還富含血紅素鐵,吸收率高,對於預防缺鐵性貧血有重要意義。

所以,如果想保持健康,千萬別再堅持所謂的“粗茶淡飯”養生的做法!

俗話説,人過七十無肉不飽?老年人還堅持粗茶淡飯,結果會怎樣?

吃肉會導致膽固醇升高

説到讓老年人吃肉,很多朋友會擔心肉類食物給老人健康造成危害,因為網上關於吃肉易導致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的報道有很多,這讓人對於老人吃肉導致血膽固醇升高表示強烈的擔憂,但這種擔憂是否有必要呢?

其實,人體內的膽固醇有兩個來源,大約70%~80%由肝臟合成,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來自飲食。肉類飲食中的膽固醇對於升高人體膽固醇的作用並不大。

而且,食物中的膽固醇也是人體所需要的一種營養物質。它是人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合成維生素D、膽汁和部分激素的材料。

所以,不要簡單地認為吃肉就會導致膽固醇高。吃肉,真正應該注意的是脂肪!

雖然肉類中的膽固醇不用太擔心,但很多膽固醇豐富的肉類,尤其是紅肉(豬肉、牛肉和羊肉),依然要少吃。這類肉中的脂肪裏往往含有大量不利健康的飽和脂肪。記住一個原則就好:少吃肥肉吃瘦肉,少吃紅肉吃白肉。

俗話説,人過七十無肉不飽?老年人還堅持粗茶淡飯,結果會怎樣?

怎麼吃肉健康

第一、越小的動物越好

日常生活中的佳肉食當數蝦肉、魚肉、鵝肉、鴨肉、雞肉,其次才是羊肉、豬肉和牛肉。

鵝肉和鴨肉的化學結構很接近橄欖油,經常食用具有降低人體血內膽固醇的作用,對心臟保健很有好處。魚肉蛋白質吸收率很高,所以對中老年人尤其是身體虛弱的人特別適合。

吃小魚或小蝦時特別要連頭帶尾吃,魚頭富含磷脂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而魚腹部豐富的魚油則是對身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

此外,和魚相比,蝦裏的鈣和鎂的含量更加豐富,並且蝦中特有的蝦青素,具有抗氧化、防衰老的作用。

第二、顏色淺的肉類營養成分越好

肉食類以顏色的有無及深淺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色澤鮮紅或暗紅,比如豬肉、牛肉、羊肉等。第二類為肉色或嫩白色,如雞肉、鴨肉、鵝肉、兔肉及魚肉等。第三種為幾乎無色,主要是水生貝殼類動物肉,比如蛤肉、牡蠣與蟹肉等。

淺色和無色肉中的飽和脂肪及膽固醇含量明顯低於紅肉。而恰恰是體積越小的動物肉質的顏色越淺,再次説明體積越小的動物往往越有營養,建議大家日常飲食中應向體積小的魚蝦貝殼類食物上傾斜。

第三、吃瘦肉每天別超過2兩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對各種動物肉的脂肪進行了測定,在《2002年中國食物成分表》標明,以100克重量為例,各種肉類的脂肪含量如下:兔肉為2.2克,馬肉為4.6克,牛肉為4.2克,而瘦豬肉為7.9克,若把瘦豬肉作為日常膳食結構中主要的食物來源過量食用,也會增加發生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英國皇家研究院經過分析研究表明:多吃瘦肉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更甚於肥肉,因為瘦肉在烹製過程中,會自動產生一種致癌物質———雜環胺。動物實驗表明:雜環胺是一種損害基因的物質,會使體內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發生誘變。瘦肉中的雜環胺能被大腸直接吸收進入血液中,西方國家腸癌發病率高於其他國家腸癌發病率,這與他們常食瘦肉,尤其喜食大量紅色牛排有關。

總結:養生需要學會合理飲食,錯誤的飲食習慣不僅無法養生,還易導致很多的病症,尤其是對於老年朋友來説,粗茶淡飯的養生方式並不能補充身體消耗,因此想要養生一定要規範自己的飲食習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0 字。

轉載請註明: 俗話説,人過七十無肉不飽?老年人還堅持粗茶淡飯,結果會怎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