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一個動作、眼神,孩子的眼淚就氾濫成災?而且是聲沒來,眼淚先氾濫成災?你家有沒有這樣的娃?
反正我家娃剛好此類型!所以特地稍加研究了一番。
首先:小娃娃為什麼愛哭?
“我是你們的小寶貝,你們不能欺負我”
往往孩子的心思無非就是這樣的。
畢竟他們年齡還小,思想認知單一,只知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疼他愛他,所以事事都要讓着他。
萬一哪天發現,因為爸爸媽媽的一句話?一個眼神讓自己的“地位不保”,那隻能搬出自己唯一的、所謂的殺傷性武器——眼淚。
除了“眼淚”,他們還能用啥?吵架?打架?離家出走?賭氣不吃飯?不好意思,在他們的世界裏,這些還未誕生。
君君今年6歲,君君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平常小君君脾氣挺大,有時候鬧彆扭自己哭了,有時候是被媽媽訓了、或者揍了,就哭,甚至是嘶聲力竭的哭。媽媽知道,不能一味去哄,怕越哄會越來勁,乾脆就不哄。
可是每次都是,媽媽還沒忙完,君君“發泄”完,就又開始自己玩自己,不一會跑過來找媽媽問這,問那?就像剛才他大哭大鬧是別家小孩。
那孩子到底在“折騰”什麼?
孩子的這些所謂“訴求”,從大人的角度看,是“無理”的,或者“可愛的”,但畢竟是他們在表達真實的自己及訴求,並用這種所謂的“方式”與外界溝通。
所以,雖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但在孩子這個年紀,家長就要科學引導孩子,進行合適的心情調節。教會孩子合適的表達自己的訴求,或不滿、或焦慮、或高興等等。
事後 ,多與孩子聊聊,與孩子“共情”相處,你當時為啥哭?你哭媽媽也很傷心地等等。
“你是男子漢,怎麼能隨便哭?”“你已經XX年紀了,怎麼能隨便哭”
是的,家長這樣的説法也不無道理,但是要看情況、要適可而止。
大人情緒低落的時候,可以出去散散心、找朋友聊聊天、甚至是喝喝酒等等,會找各種途徑去發泄負面情緒。
孩子呢?這麼大點孩子,你不讓他用哭來發泄,那用什麼?
往往一些家長會把自己現有的人生觀、意志強行嫁接給孩子,想讓孩子完美繼承。
你這樣往往“堵”了孩子。行嗎?孩子離開了母體,他就是個獨立個體,物理上不會再複製父母甚至任何人的人生。
正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長此以往,孩子就真“堵”住了,甚至這個“堵”會跟隨他一輩子。
一個不會合理髮泄自己情緒的成年人,可以想象到,會活得很累,因為他根本就不會對外傾訴半點自己的苦衷。因為他會從內心深處厭惡那樣的自己!
“孩子哪怕喊一聲:疼,傷人者也許會住手”
小女孩剛上小學一年級,在自己受到外物鞭打的時候,也許她喊一句,哭一句,鬧一次,結局也許不是那樣?
孩子為什麼一直不吭聲,任憑自己一直痛着?也許與她的成長經歷有關?
所以,養育孩子,沒有絕對的往“東”,也沒有絕對的朝“西”,每個孩子都是上天降臨的天使,都有自己的個性與不同。
作為父母,勿要把“他説”當“教案”。
K12教育資訊分享,家庭教育次港灣,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