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説過:要讓兒童把人際關係的敏感期發展好,就要讓他自己完成這樣一個週期。在這個週期中,給孩子空間,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直到孩子需要,成人才介入。
“你走開,我不和你玩”孩子被拒絕,媽媽的反應將影響孩子性格今天聽鄰居説:上週末帶孩子去幼兒園,在小區中他看見有一羣大孩子在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自己也想參加,可是其中一個大孩子見他想加入,喊到“你別過來,我們不和你玩”孩子聽到這句話很傷心,轉頭跑到鄰居懷裏哭了。
當時鄰居就把孩子帶走了,給孩子説:他們正玩得開心,可能是人正好了,下次我們再一起玩。其實鄰居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生怕處理的不好給孩子心理造成影響。
那麼孩子被拒絕時,家長應該明白孩子為什麼會拒絕呢?
1、被拒的原因:一羣小朋友已經玩得很開心了,每個人對自己的角色都有了定位,自然不缺玩伴,突然來了一個新的小朋友,想要加入,肯定會下意識地排斥。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如果孩子自身較為內向,很唐突的提出了想要加入他們的羣體,他人就會一致的排外。
不被拒的原因:面對同樣的事件,有些孩子卻不被拒絕,是因為這類孩子的大腦更為靈活,他們會先觀察這羣小朋友究竟在玩什麼。同時會提出自己的疑問,增加和小朋友之間的溝通。並且設想假如自己參加這個遊戲,可以設定怎樣的角色。給團隊提供所需要的幫助,才會被羣體所接受。
當孩子被拒絕時容易犯一些錯誤:
1、故意用破壞的方式去引起他人的注意:有些孩子想要去參加別人的遊戲,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融入他人的集體,往往會通過故意破壞的方式去引起他人的注意力。可是越破壞就越會讓其他孩子討厭,還有一些孩子因為在生活中常常不被其他小朋友所接納,所以就特意的做出一些讓人討厭、搗蛋的行為。
2、出現問題就找大人出面:自己無法解決,就會找大人去協調。即使在家人的幫助之下,小朋友被迫妥協了,內心還是會排斥這個孩子。
所以在這件事上家長應該怎麼做呢?孩子想要加入其他小朋友的社交中,家長鼓勵孩子説出自己的想法是最無用的。重要是要去引導孩子觀察小朋友的活動。看看是否有適合孩子自己的角色,為團隊做一些事情,才能夠真正地融進團隊。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能親自出手,也不要徹底袖手旁觀,應該給孩子創造更多的社交機會,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不斷的總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