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兒子歡歡8歲時,有一個週末,姐妹們想聚一聚,約好帶孩子在農家樂裏玩一玩,各自的孩子都差不多大。當時,兩個8歲的男孩小乙與小然在這次聚會里初次見面,兩人經過試探與磨合,開始進入互動的階段,就在他們交頭接耳,玩得很好的時候,突然發生了狀況。
由於小乙不給小然糖果吃,小然也不給小乙礦泉水喝,雙方都不讓步,小乙就在車裏發起了脾氣,鬧得很厲害。
這個時候,媽媽和爸爸就開始勸了。
“快點下車,不要哭了,等一下給你好玩的、好吃的。”(想以好玩好吃的事物吸引孩子,立刻消除孩子的當下消極情緒)可孩子不為所動。
“不要再哭了,有什麼好哭的,不就是一瓶水嗎?至於哭嗎?怎麼這麼小氣呢?”(否定孩子的當下消極情緒)可孩子越哭越兇,越鬧越過分。
“不是説叫你不要哭嗎?再哭,媽媽就揍你了。還哭,等下就不理你了。再不聽的話我們就走了,你一個人留在車子裏。”(打壓孩子的當下消極情緒)媽媽抽腳要走,孩子緊抱着不放,看上去是那麼的無助。雖然過了一段時間,孩子的氣會消掉,但這種消極的感覺可能還會留在他的記憶當中。
上面這些場景所有的家長都會碰到,在我們的眼裏這是孩子任性的行為。但正因為是孩子,他們不能很好地去處理自己的情緒,所以會有哭鬧的行為。那這個時候我們家長該怎麼辦呢?
我們先來看看上面這些處理方式符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第一種方法是代償式的許諾家長以好聽的、好玩的東西或事情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儘快忘記。這種做法無疑讓孩子們感覺消極的情緒是不好的,他們應該馬上逃避,有可能逃避一時起效了,但是真正的源頭並沒有消除,那種情緒可能還積壓在孩子的內心。時間久了,孩子以後碰到這種消極情緒,不習慣去面對,會選擇逃避或者替代物。
覺得孩子小題大作,對這種小事不屑一顧,馬上否定孩子的當下消極情緒,可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因為他會覺得爸爸媽媽是不理解他的,也會覺得自己很無能,但就是沒法控制住這種情緒,當更多的大人來勸説的時候,他可能會哭得更厲害了。
第三種方法是以大人的高勢態打壓孩子的消極情緒以“要挾或威嚇”的方式壓制孩子的情緒,希望孩子能受其控制。當媽媽抽腿而走,孩子緊抱着不放,他當時的心理是無助的,他覺得沒有能力去處理自己的情緒,也沒人幫他,而且跟他越來越對立,這時候可能媽媽的一個擁抱就能讓他的心暫時穩下來。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立刪)
我是動歷盒育兒袁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及兒童正念教養專家,感像作文創建人,專注於3-12歲孩子的家庭教育,擁有教育類版權245項、幾百個原創產品以及感像作文、兒童正念冥想等幾十個線上原創課程。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