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你喜歡武術嗎?你喜歡武道帶給你的樂趣嗎?靜心練習武道,感受天地的浩然之氣,對養生保健很有效果,你嘗試過嗎?
武道養生 度百歲乃去
武道辛辛,其樂無窮;止戈為武,以武演道;因武悟道,以道御武;強筋健骨,扶弱禦侮;武道並重,修養身性。煉就動形靜養之術,養成天地浩然之氣。
現代社會高度的物質文明,讓我們有了太多的物慾,我們無休止地向自然索取,過度地依賴藥物維持健康。我們幾乎忘記自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生命是一切知識和智慧的載體,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在這個熙來攮往的塵世中,太多的誘惑讓人不顧生命,直到將來有一天再向身體索取進取的能量時,才驚覺生命之舟已然朽敗。
《黃帝內經》把人體內部的陰陽平衡看作是健康的基礎,一旦平衡被打破,健康也就被破壞了。因此,古代養生學主張通過動靜結合、內外結合、煉養結合、形神結合的各種方法,實現陰陽元氣和體內精氣神的平衡充盈。武術在其發展中也受到了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極大影響,傳統養生理論和方法與武術相互融合,形成了“內煉精氣神,外煉筋骨皮;內外兼修,形神合一”的武術煉養理論,“氣”被視為武術的本根,武術的種種外在形態和神韻,均是“氣”的演化與體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武術養生的最終目的是超越招式的束縛,達到精神和形體的雙重煉化,全面改善生理、心理的機能,這正是武術養生別於一般體育鍛練的重要所在,它的最終使命是研究、探索、開發人的潛力,發展生命科學,完善生命科學。
這些帶有養生特質的武術功法動作緩慢柔和,以呼吸、意念相結合,充分展示着形與神的完美結合,意與氣的統一,以及內心世界對自然的體悟與和諧。同時,通過武術調通經絡、流暢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將體內病氣排出,從而使內臟趨於陰陽平衡,最終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延緩各系統器官的衰老,達到“有病治病、無病防身”的健康目的。
今天,《養生雜誌》特意尋訪當今武術大家,為讀者搜尋適宜現代人練習的華夏傳統武術養生方法之精華,以武之術磨礪我們的筋骨,以武之道健全我們的意志,讓生命重煥活力!
延伸閲讀
峨眉山靈秀苑國際武術養生基地位於峨眉仙山起始之地,匯天地靈氣之精粹,融水文景觀之大成,在此,可戲水靈秀温泉,靜養瑜伽,養膚洗纖塵,盡享遠古浪漫,棲息疲憊心靈;在此,可快意江湖,一展筋骨,領略俠義人生,隨大師論習武術,感悟峨眉武術文化厚重底藴;在此,也可品味武林食府經典養生佳餚,夏日風情燒烤,開懷暢飲,揮灑豪情,享受張弛有度的養生之道……
峨眉養生功
剛柔並濟 精氣神足
峨眉山自古被世人稱為洞天福地,是歷代帝王將相、世外高人、凡夫俗子前來尋道學藝、修身養性之地。峨眉武術以外練身、法、步,內練精、氣、神為宗旨,以剛柔並濟、變化無常的特點,獨步華夏武林三千年,與少林、武當並稱中國三大武術流派,其養生功法也是源遠流長:軒轅黃帝到峨眉山求道,得李耳“三一五牙之法”;八百歲彭祖的吐故吶新術,以食療、氣療、人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養生體系;以張道陵為代表的道教養生術也為峨眉派武術和養生功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以南宋白雲禪師為代表的佛教人士,創立的以“峨眉十二樁”為代表的養生功法,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其中的一樁功法創編的“鶴翔樁”就風靡全國,開中國民間大練氣功之先河;北宋時期以蘇軾創編《養身論》、《養身訟》為代表的四川民間養生術亦繁若星河……
百花齊放的峨眉武術傳承至今,為了將之進一步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能習練這一養生妙功,潛心習練峨眉武術近四十年的汪鍵先生針對現代中老年人羣的亞健康狀況,融歷代峨眉山武、佛、道、儒各家養生精華,化繁為簡,創立了“劍指功、拍打功、八卦步法”三大峨眉養生功系,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峨眉派嫡傳弟子的親身演練,一起快意江湖,一展筋骨,領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養生功法精要。
峨眉劍指功
可平衡周身之協調運轉,以指代劍,以劍帶氣,以氣帶功,以氣催形,助丹田氣向四肢運走,有利於十二經脈以及奇經八脈的通暢。此功法兼具了養生與技擊的雙重功效,是傳統峨眉武術進階的重要法門之一,經常習練可調通經絡、流暢氣血、協調陰陽,達到提高機體整體健康水平的功效。
習練要點
1、身體由直立變為馬步,同時雙手以劍指從胸前向前伸出。
2、身體左轉變左弓步,同時左劍指與右劍指在胸前盤旋後向左前伸出,右劍指則置於身體右後方,目視左劍指。(換側習練,身法同上)
3、身體由右弓步變為馬步,同時雙手以劍指從胸前向前伸出。
4、身體隨雙劍指慢慢點地而前傾,然後沿身體兩側向後挑,同時雙手由劍指變為勾手,隨後抬頭目視前方,身體恢復直立,雙腿仍為馬步,同時雙手以劍指從胸前向前伸出。
峨眉通臂拍打功
武術對抗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就是抗擊打能力,此拍打功法融入了中醫經絡拍打保健法之精華,在武術技擊與養生中都極為重要。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解除局部肌肉的緊張,使局部關節,特別是肩、頸、肘、腕、指等關節得到適度的活動,有利於防治肌肉勞損、頸椎病、關節炎、肩周炎以及心血管系統等疾病。
習練要點
面向東方,雙腿分開變為馬步,手掌併攏伸直,沿從上而下,從頭部直到前後左右,即臉、胸、肩、臂、背、臀、腿的順序拍打全身各處部位,力度以微痛為宜。
峨眉陰陽八卦步
武術講究先看一走步,後看一伸手,步法乃武術之根,也是養生之根。此步法暗合對應周易八卦之理,所以稱之為八卦步,弧線行步是八卦步的主要特點,也是八卦掌運動的主要內容。實戰中可以圍圈打點。八卦步講究行走如龍,動轉若猴,身法上要求擰轉、旋翻協調完整,步以擺、扣、順步法為主。八卦步每圈走八步,轉圈直徑步幅大小因人而異。在百轉千折中,掌法變換擰身走轉,行雲流水、飄逸絕塵。常練可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平衡性,並對降低人體總膽固醇、血糖、血壓有明顯助益。
習練要點
步行圈起勢,兩掌經腹部向上捧起,從胸前向體右側打開,左掌向右,順時針劃弧線,並下按至丹田處,右掌同時向右前方探出,同時左腳支撐,右腳向前邁步,左右腳交替沿弧線前進,八步一圈。隨後反行步轉圈:雙腳擺扣步,兩腳內外互換,變反方向轉圈。左右轉圈次數要相等。
達摩易筋經
調心祛病延壽命
淨和禪師 廈門石室禪院慈善會會長助理,廈門石室禪院藥師法閉關中心導師助教,廈門十方瑜伽會所禪修導師,四川什邡聖觀音寺弘法部主任,四川影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文化顧問,成都生活禪坊坊主。
享譽“禪功之源”的易筋經是一門嚴密完整、自成體系的高層次生命修煉法。據傳乃達摩祖師所創,古代氣功師、養生家將其推為修身練功上上之選。從傳統中醫方面來説,其以經絡走向和氣血運行來指導氣息的升降,在身體曲折旋轉和手足推輓開合過程中,使人體氣血通暢,關竅通利,從而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而按現代醫學觀點來看,修習易筋經,會使人體血液循環加強,從而改善人體的內臟功能,延緩機體衰老。 自弱冠之年便開始禪修生活的淨和禪師,看中了易筋經的實用性——從實際修煉着手,其氣感強、收效快,招式古樸規範、簡潔舒展、剛柔並濟,至今已修習二十年,他對於這套功法有着自己獨到的領悟,在秉承其動靜相兼、神行兼顧的功法基礎上加以精心改善,提倡返璞歸真、文武相配、內外兼修、身心同養,是久坐狀態的上班族、宅一族、駕車族以及靜坐禪修人士預防腰頸椎疾病、增強骨質抗折能力的不二選擇。
淨和禪師建議,忙碌不已都市族,若每日抽出20~30分鐘時間來修習這門養生動功,長此以往,必可達到疏導筋經、行和氣血、健骨強筋、調和四大、驅散昏沉的功效,並能有效預防腰頸椎疾病、增強骨質抗折能力、促進骨骼健康生長。
Tips
功法有禁忌 修習需注意
1、嚴重的哮喘病、腰頸椎病和高血壓患者在患病期間慎習。輕度患者最好在專業導下修習。
2、體質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選擇地操練其中幾個招式或減少每個招式的操練次數。
3、建議每天練習20~30分鐘,堅持3個月以上。
預備勢
兩腳併攏,屈膝下蹲,兩臂夾抱下肢低頭呈團狀,全身重心前後左右微微移動,同時呼氣;兩手按膝慢慢挺直起身;兩手交叉翻掌上舉至頭頂,叉手抱後腦,抬頭挺胸腹,同時吸氣;兩手鬆開,從體側握拳下落,依次放鬆肩肘腕,兩拳鬆開還原。做好預備功可導氣令和,引體令柔。
第一式:韋陀獻杵1
兩腳平行與肩寬,兩臂自然下垂,上下放鬆,舌抵上齶,雙目平視,身體中正平穩,舒展大方;雙手掌心向前上方慢慢捧起,至肩平,合掌收於胸前;兩手如拱慢慢向前伸出,左右打開與肩平;轉掌心向下握拳,兩手臂依次慢慢下落,放鬆肩肘腕,兩拳鬆開還原。此式有助於消除心火。
第二式:韋陀獻杵2
兩腳開立略寬於肩,屈膝,兩臂下垂,上下放鬆,咬牙抵齶,雙目平視;雙手掌心向前上方慢慢捧起至胸前;雙手翻掌向上,兩膝微屈,兩眼上視,掌心向上託空;兩手左右分開平肩握拳,慢慢下落,放鬆肩肘腕,兩拳鬆開還原。此式長於調理三焦,改善氣喘、氣促。
第三式:摘星換鬥
兩腳開立略寬於肩,兩掌心向上捧至腹部;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各自撐開,兩眼看右手掌心,同時左手背貼腰椎向下至尾椎,掌心向下;右手翻掌向上,向外旋轉呈摘星狀,同時左手外旋握拳;兩手握拳上拉下提至胸前,交叉換手,重複前面姿勢;各做七次後兩手握拳收於肋間,依次放鬆肩肘腕,兩拳鬆開還原。脾虛胃弱者可修此式調理。
第四式:出爪亮翅
兩腳併攏,上下放鬆,雙目平視,咬牙抵上齶,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握拳於兩肋,肘關節向後上方,抬頭挺胸收腹,重心至腳掌,腳跟離地;兩手呈爪狀向正前方探出,兩眼上視;兩臂左右分開,亮翅與肩平,握拳收回至兩肋,依次放鬆肩肘腕,兩拳鬆開還原。此式有助於舒展頸肩肌肉,緩減勞損。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
兩腳大步開列下蹲,兩手握拳置於腰間;兩掌心向對小腹處呈搓狀,右手在上掌心向下,左手在下掌心向下;轉體向右成弓步,兩手握拳分開,右膝前頂,後腿挺直,右手攥拳成倒拽牛尾狀;轉體90度還原,左式與右式一致,方向相反,各做7次後還原成馬步,依次放鬆肩肘腕,兩臂自然下垂。
第六式:九鬼拔馬刀
兩腳併攏全身放鬆,咬牙舌抵上齶,雙目平視,兩臂慢慢從兩側舉起,掌心向上;右手臂靠後腦無名指勾嘴角,左掌貼背後心,同時左轉180度;轉體回覆原狀,右轉體180度,左手臂靠後腦無名指勾嘴角,右掌貼背後心,左右兩式各做7次。
第七式:三盤落地
兩腿開立放鬆,目注牙呲,舌抵上齶,眼瞪口咧,雙手握拳提至肋間,兩拳變掌向下前插,慢慢推出,兩掌根用力;兩手掌心向上慢慢托起,向內收於腋下,虎口相對轉掌心向下按至腰部;轉掌呈握拳狀提至肋間,起立依次放鬆肩肘腕拳。常練此式可調理氣脈。
第八式:青龍探爪
兩腳併攏全身放鬆,咬牙舌抵上齶,雙目平視,兩手握拳至肋間,右手呈爪狀向左上方探出;右手從上垂直下落至腳裸外,掌心向下,身體從左向右轉180度,右手掌便拳呈拔草狀,右拳從右側上提至肋間;左式與右式相同,方向相反,各做7次。
第九式:卧虎撲食
兩腳併攏全身放鬆,咬牙舌抵上齶,雙目平視,右腳向前跨出一大步,兩手呈虎爪狀十指柱地;重心前移至手指和腳趾,抬頭怒目張口,呈卧虎撲食狀,重心前後移動14次。起身兩手由爪變拳,下收至肋間;左式同前右式一致。仿虎怒目可收心靜慮、凝精聚神,前探發出吼聲對虛火上炎者有較好療效。
第十式:打躬式
兩腳併攏全身放鬆,咬牙舌抵上齶,雙目平視,兩手十指交叉向下按,百會向上頂;兩臂抬於胸前翻掌,上舉至頭頂抱後腦;躬身下探,兩小臂掩耳,起身時頭前探,背腰平直,抬頭挺胸;叉手上託,兩手分開從體側放下與肩平,兩臂下垂依次放鬆肩肘腕拳。此式可預防腰椎疾病。
第十一式:躬尾
兩腳開列齊肩寬,咬牙舌抵上齶,雙目平視,兩手交叉上託;兩手叉掌柱地,重心前移至腳掌,同時抬頭;兩腳跟頓地,微微擺動尾椎,重複頓地21次。膝直膀伸仿熊緩慢爬行可得長壽,微微左右搖擺尾部可促使氣血上升。
第十二式:收式
兩腳開立齊肩,兩手於胸前左右分開,翻掌;左掌心向下,右掌心向上,伸膀,眼看左腳後跟方向;左右膀交替14次,兩手於胸前合掌,放鬆安靜站立3~5分鐘後放掌結束。修習此式可疏通上下氣脈,舒展肩臂頸項,尤適於長期伏案工作者。
結語:你喜歡武術嗎?你可以試試練習哦,讓你活到長命百歲是沒有問題的哦~(文章原載於《養生雜誌》,刊期: 2012.6,作者:李楠,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