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可能是“自我效能感”下降,家長要及時糾正

總是能聽見有家長在抱怨,為什麼我的小孩變得越來越不愛説話,每天回家後,門一關就隔絕了跟我的交流,我以前那個活潑、愛笑、愛鬧的孩子哪去了?

有時候家長不會認識到孩子"自我效能感"降低的問題,他們可能會將孩子沉默、減少溝通的問題,錯以為是孩子長大了。出現這樣的誤會,是因為家長們對"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不夠了解。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對於孩子來説"自我效能感"是指他們在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時,對自己能力的推測,估算自己是否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一般孩子自我能效感降低,會伴隨着明顯的行為表現,比如不愛講話、沉默、在新環境裏無所適從以及半封閉自己等,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的這些行為,家長要及時糾正。有專家指出,家長如果能夠及時觀察到孩子的變化,意識到 "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會對孩子的成長有益,這會增加孩子在在面對問題時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

除了對"自我效能感"這個概念感到陌生以外,家長們也不瞭解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重要意義。那麼"自我效能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究竟起着什麼樣的作用?

調節孩子的情緒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與孩子的情緒控制也是有聯繫的。如果孩子的情緒比較穩定,控制情緒的能力比較強大的話,他們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比較強。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認知比較完全,能夠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及時的推測可能會發生的情況。所以,無論他們在面對什麼樣挫折時,都能夠很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堅定目標因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比較強,所以他們對自己的認知比較完全,能夠清晰地找準自己的定位。在面對成長路上的困難時,也會有自己的考量,對自己的未來規劃,有自己的目標。而"自我效能感"弱的孩子,他們不斷地否認自己的能力,面對問題時無法清晰判斷自己該做些什麼,不該做什麼。他們對自己的認知很模糊,也沒有清晰的目標,這對他們的成長過程是不利的。

幫孩子建立目標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是對自己行為的認知,換個説法就是孩子的自我評價,如果孩子對自己的未來很模糊的話,他們會消極面對生活裏。家長可以通過幫孩子建立階段性目標的方式增進孩子前進的動力。當目標實現的時候,孩子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悦,會增加他未來面對困難時的勇氣。

"自我效能感"對於孩子的成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長們一定不可以忽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認真觀察孩子的異常行為,判斷是否由"自我效能感"降低而引起的,從而更好的教育孩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1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可能是“自我效能感”下降,家長要及時糾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