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秋冬季節後,體內代謝下降,體力消耗減少,此時進補,藥物易被吸收和藴蓄,從而發揮較大的功效。秋冬時節進補,不僅能固本培元,使身體正氣恢復,而且有利於驅病祛邪,使體內的陰、陽、氣、血、津液得到充實,使身體能保持最佳的狀態。俗話説“秋冬進補,春天打虎”,可見秋冬進補的重要性。
宜於冬至進補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為平補、温補、滋補三大類。一般説來,温補宜用熱性食物,用於氣虛;滋補宜用寒性食物,用於血虛;無氣虛血虛則宜用平性食物,是謂平補。
平補:豬肉及其肝、腎、肺等,蛋類、母雞、鴨、豆腐等,芹菜、蘿蔔、桂圓、蘑菇類,蜂蜜、蜂乳等。
滋補:甲魚、鯽魚、淡菜、海帶、海蜇、梨、橘、蘋果、香蕉、百合、芝麻、綠豆、赤豆、豌豆、黃花菜、銀耳、燕窩等。
温補: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內臟,狗肉,公雞,鵝,海蔘,烏賊,鹿肉,大棗、核桃、扁豆,薯芋類,葱、蒜、韭、姜,蠶豆,小麥粉,酒類等。
冬令進補時間的選擇因人而異。患有慢性疾病又屬於陽虛體質的人需長時間進補,可從立冬開始直至立春;體質一般而不需大補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進補。因此,民間早就有“夏補三伏、冬補三九”的説法。
此外冬季進補有“五忌”
1、忌無病進補: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會傷害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發胖。 2、忌慕名進補: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越能補益身體。人蔘價格高,但濫服人蔘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
3、忌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則補之”。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範圍,是否適合自己。
4、忌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 5、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其實進補的過程應該是人的機體調理的過程,用藥調理不如飲食調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