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從小就是不同的,家裏有女孩子,家長就會更加註意家裏寶寶的安全。
尤其是上幼兒園以後,孩子不能時時刻刻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待着,家長就會更擔心孩子的衣食起居和安全。
幼兒園老師發來寶寶午睡照,本以為一片祥和,有的家長看出了問題
欣欣的寶寶今年第一年上幼兒園,她對於寶寶的第一次上學非常重視,也非常焦慮,總是擔心寶寶吃沒吃飽飯、有沒有被別的小朋友欺負等等。
所以在幼兒園建立的羣聊裏,她總是話最多的“老師能不能看看梓涵在哪?老師梓涵中午喝水了嗎?老師梓涵有沒有吵着要媽媽……”
這天幼兒園到了午睡時間,老師往羣裏傳了一張孩子們午睡的照片,小寶寶們一個個都睡得很香,但是眼尖欣欣卻發現了不同。
“老師,梓涵身邊睡着的是個男孩吧,為什麼不男女分開睡?有的孩子被子也沒有蓋好啊。”欣欣覺得這樣不太行,要求老師“給個説法”。
老師解釋:“幼兒園一直是這樣的,只是中午睡一會而已,孩子們之間都有被子隔着呢。”
下面家長也跟着吵了起來,有反對孩子不分性別一起睡的,也有覺得無所謂的畢竟孩子還這麼小。
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爭論,老師覺得很委屈,家長覺得很生氣。但是欣欣的擔心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從小就給孩子建立性別意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孩子的性別意識應該如何建立
2-5歲是孩子性別意識建立的關鍵時期,家長應該抓住這個黃金時期,給孩子樹立起性別意識。
從日常生活中幫孩子建立“男女區別”
平時孩子上衞生間的時候,可以説“你是女孩子,應該去女孩的衞生間,不可以進男生的衞生間。”
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説“背心和內褲覆蓋的地方是不能被別人碰的”,順便跟寶寶講解一下生理知識,讓孩子逐漸明白男女的不同。
孩子會在成長過程中發現男女的差別
隨着孩子慢慢長大,他們對世界的觀察也在逐漸加深,他們能自己發現爸爸和媽媽的不同,男性和女性的不同,這時候是建立孩子性別意識的最好時機,爸媽要抓住。
樹立性別意識≠給孩子“加標籤”
讓孩子明白男女間的不同,是為了讓他更好地保護自己,但是沒人規定“男孩不能喜歡粉色、女孩不能喜歡玩刀槍等小玩具”。
一旦給孩子定義“你就應該XXX”,孩子會因為標籤效應覺得自己真的像父母説的那樣了,慢慢孩子也會朝着那方面發展,如果是好的那就沒什麼,但是如果是有負面影響的標籤,對孩子的成長就會產生不利影響。
樹立性別意識,爸爸尤為重要
父親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其實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遺憾的是,我國的帶娃主力軍一直是媽媽或者爺爺奶奶。
爸爸多帶娃,建立性別意識更方便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日常生活中多和爸爸接觸,他們自然能發現爸爸和媽媽的區別,這時候就可以跟孩子説“你是像爸爸一樣的男子漢,我們要一起保護媽媽”、“你是和媽媽一樣的小公主,爸爸會保護你的”。
爸爸多帶娃,寶寶也更聰明
有研究顯示,每週和父親在一起超過10小時的寶寶,比和父親在一起低於10小時的寶寶智商高一些。
這是因為爸爸有着和媽媽不同的思維方式,寶寶多接觸不同思維方式的人,大腦也會受到不同的刺激,發育得更好。
爸爸多帶娃,寶寶更獨立
父親有時候是“粗心又懶惰”的,他們更喜歡讓孩子自己動手,這樣孩子的動手能力就能得到鍛鍊,相比起總是被媽媽保護得很好的孩子,獨立性也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