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後媽媽的育兒啓示

1 孩子的眼中

媽媽輕輕地推門進來。

“小貝小貝快起來,我們要去學游泳了”,媽媽小聲地喊我,我正在房裏睡午覺。

“我還想再睡一會呢”我微微張開眼睛,又把頭埋進被子裏,雖然隔着厚厚的綠色窗簾,但是我依舊感到外面暑氣逼人。其實媽媽進來的時候我已經醒了,但一想到游泳,我就裝睡不想起來,因為我上次游泳的時候嗆水了,我害怕了。我真的不想去了,而且空調房裏躺着多舒服呀可是之前媽媽説,游泳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如果學會了游泳,不小心掉到水裏也不用擔心被淹,這樣會感覺自己好棒啊。就在我心裏百轉千回的時候,媽媽已經半跪在牀上,用兩隻手,托起我的咯吱窩把我抱了起來,媽媽温柔地拍了我,每當媽媽這樣做的時候,我就感覺到媽媽很愛我、一下子,我就精神了。

到外面整理好游泳用的東西,穿上防曬衣,戴上防曬帽,我們就頂着烈日出發了。雖然剛剛不太情願,但是我一想到學習新東西馬上就開心起來了。路上沒有一絲風,驕陽似火,把路面烤的火辣辣的。還好媽媽帶了點冰水,把電瓶車擦了下,要不然我的屁股也變成烤紅薯了。但是我還是像往常一樣,不停地説話,每當我覺得快樂的時候,我就喜歡説話,就像一隻小鴨子一直在嘎嘎嘎地叫,不過現在更像一隻烤鴨,很快到游泳的地方了,鴨子見到水,清清涼涼真舒服。

教練準備走過來準備教我,但我因為害怕我還是拒絕把頭放進水裏,無奈他只好去教媽媽。他們去旁邊的另外一個游泳池學了,我沒有游泳圈,我一個人只能在游泳池走來走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灑灑水。看到媽媽在那邊認真的學,而且已經能漂浮起來遊一段了,我好羨慕呀,我在心裏默默對自己説:我也一定可以的。我一直記得媽媽説的話,人最重要的是自信,自信是從做成一點一滴的小事積累起來的。

一會兒教練又來教我了,這次我嘗試了把頭放進去憋氣,但是堅持的時間還是太短。稍微放一下我就立刻想把頭拿出來,我好怕自己淹死呀,那種在水裏,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太恐怖了。

教練問我媽媽,我幾歲了?媽媽説,5歲不到。教練説,學的有點早了,而且膽子也小,學起來挺困難的。

我跟媽媽説,我想休息一會。不想再把頭放進水裏了。我現在也對自己沒信心了。我感覺到媽媽在強壓着着她暴躁的脾氣,儘量對我保持耐心。

教練繼續去教我媽媽了,沒多久,課結束了。媽媽過來了。我跟媽媽説,媽媽我想讓你教我,我不想讓教練教我了,這樣我會比較放鬆。媽媽説好的,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把頭埋進水裏,我們從三秒增加到5秒再增加到7秒最後能到10秒,媽媽一邊做動作示範,一邊鼓勵我,我的一點點進步都讓媽媽很欣喜,媽媽對我總是充滿信心,覺得我肯定行。接下來媽媽引導我,讓我試着把整個頭都浸泡在水裏,腿併攏伸直,身體就可以漂浮起來,我大膽地試了下,太神奇了,從來沒有過的體驗。我的身體竟然飄起來了,我感覺自己像美人魚一樣。

很快,在水裏飄起來的興奮取代了我對水的恐懼。就這樣,我的學游泳正式開始了,我們整整練習了一個下午,似乎忘記了時間和疲倦。

回家的路上,我站在電瓶車前面,氣温已經降下來,傍晚的涼風吹拂着我們的臉頰,樹上知了的叫聲在我們耳邊縈繞,夕陽西下,天邊的雲霞金光閃閃,雲彩由紅色到橙色變幻着,好像火團在漸漸散開。籠罩在這壯麗的景象中,彷彿佛置身於畫中。媽媽説,如果你今天一直睡覺不來游泳,這麼美麗的風景不久就錯過了,生活從來不缺少美,你要善於用你的眼睛和心去發現。我説,是啊,太美啦,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的天空,真想拍照記錄下來。

一位90後媽媽的育兒啓示

那一天城市的晚霞

這是我試着用孩子的口吻描寫我們生活中很平常的一個片段,養育孩子的過程有艱辛,有煩躁,有一遍遍的重複,有失去耐心想放棄的時候,更有崩潰抓狂想痛哭的瞬間,對應的有希望,温柔,有進一寸的欣喜,有愛的回應,也有沉浸當下收穫的美好。

但不可否認,當媽媽的這幾年,對孩子強烈的愛與責任感,讓我的身心都有了很大的成長。

02 依戀

孩子剛出生時,由於比較年輕,也沒有充足的準備,真的是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好在後來閲讀了很多育兒及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才慢慢對育兒的重點有所瞭解。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我開始重視孩子生命早期的依戀關係的建立,我決定自己帶孩子。

在教育的路上,李玫瑾教授真的是我的啓蒙恩師,她的視頻我看過很多遍。她一再強調,0-3歲是,是孩子與家人一對一依戀關係的建立時期,這個時候,媽媽應儘量自己帶孩子。童年依戀的滿足,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心理資本。當他人生出現艱難挫折時,他更能保持輕鬆寬容的態度。你辛苦付出積累的情感依戀,也是日後管教孩子的資本。

心理學上説,母親每一次的及時回應,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神一般的存在,現在想想剛開始我接觸到的一些信息“讓孩子哭一會兒”,真是後怕。若孩子總是處於無回應的絕境,他會習慣性地壓印自己的渴求,長大後也會衍生出很多有問題的溝通方式。我們現在經常所説的共情能力,也是因為先得到了足夠多且好的回應。

植物芽兒的成長,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還要合適的環境作為養分,孩子的成長也一樣,需要充足的親情養分。

對於年輕的新手媽媽來説,養育孩子確實是有很大的挑戰,剛生產完那一段,我也有輕微的產後抑鬱,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大概是在我讀了武志紅的心理學書籍《巨嬰國》之後,漸漸地我並不那麼在意外界的的看法了,我不再為我做的不夠好感到內疚了,我更能傾向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了。一點點的心理變化直至身心合一不再分裂,我重新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

伴隨着嬰兒豐沛有活力生命的生長,我自己也重新活了一次。

當然有時候生存比教育更重要,很多媽媽可能因為身體不好,或者現實原因沒辦法親自帶孩子,多視頻,多跟孩子交流,在一起的時候,儘量高質量的陪伴,你的愛意孩子感受得到。

03 親子共讀

在孩子1歲多的時候,我開始陸續買入繪本,為她創造閲讀環境。但真正是2歲起,我經過學習之後,才算對兒童讀物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這時我可以鑑別出什麼是更優質的繪本。審美需要培養更需要保護,感覺,觸覺這些東西非常珍貴,接觸的東西一定要有所過濾。

每天睡前有趣生動的故事,栩栩如生的圖畫,甚至有些還配有音樂,真的都讓她如痴如醉。這些月光下的親自共讀時光,無論是對我還是對她的身心,都是很好的滋養。在閲讀故事的過程中,孩子找到榜樣和共鳴,豐富語言的同時,也拓展了知識面和眼界。

注意力的集中不是與生俱來的,沉浸式的閲讀無疑是對專注力最好的訓練。

稍微小點的時候我挑選了很多英文繪本,會循環聽播放英文聲頻一起學習英語,效果不錯,現在更多的是中文繪本,再大點應該會增加一些古文歷史方面的書籍,始終覺得中文很美。

現在的她還是不知道如何打發自己的時間,便利的網絡環境,如果不加控制,我們的時間會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滴被消耗掉。我始終對電子設備保持慎重,會陪她一起學習,也會規定她的使用時間。再大點,會培養她自主閲讀,希望她在可以花大量的時間閲讀,堅持繪畫,在自己的維度裏也可以怡然自樂。沉浸式的學習,長時間的靜心訓練,對她以後人生的深耕大有益處。

芒格説,他認識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熱愛閲讀的,現在的世界日新月異,我們需要極強的自我更新與糾錯能力,也只有在閲讀中,有限的人生才能學到無限的知識。

愛越多,話語越多。有時候我會絮絮叨叨地跟她説一些閒話,很多我想她應該聽不懂,聽不懂也要説,説了心裏才有種子,時機合適才會萌芽。大人們是孩子們的榜樣,平常的一言一行構成了孩子的價值觀。

關上燈後,我們會一直禱告。看到一段美麗的話,我為你祈禱,願你健康,快樂,美麗,安寧,你會是一個懂禮貌愛學習的孩子,你會成為一個對大家有幫助的人,在夢裏,你看到一面藍藍的大湖,湖上有睡蓮,有云朵的影子,旁邊有起伏的山巒,天使和仙女來問候你,你會甜甜入睡直到天亮,祝福天下所有的孩子。

清澈芬芳的笑容,天真爛漫的話語,矯健踴躍的小身體,她們總是帶給我們那麼多美好與感動,她們的存在,如細雨中的微風,露中的花,更如淡淡的月光,閃閃的星輝,她們的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成人世界的渾濁與僵硬。

一位90後媽媽的育兒啓示

小貝的繪本

04 讓孩子買“苦”吃

孩子的游泳課是暑假前爸爸給他報的,我們一直比較注重孩子身體素質和運動習慣的培養,這點我和他爸三觀比較一致。2歲多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帶着她跑步彈跳,那兩年我工作比較自由,每天下午或者晚飯後必須出去玩1~2個小時,户外活動不僅保護孩子視力發展,也開闊孩子的心胸。有時候我會跟她一起跑,也有時候會鼓勵她和小朋友比賽跑,孩子天生是上進好勝的。刻意的給她找點苦吃,的確會增加她的耐力與韌性。現在的她雖然人小,但是跑的快,跳得高,堅持的時間也久。

我一直覺得,決定意志力的不是智力而是體力,“讓孩子買苦吃”,“帶心愛的孩子去旅行”,這些古話,無疑不都是通過鍛鍊孩子的體力而增強強孩子的意志力。

我鍾愛了多年的一個作家慶山,在她的書裏説,幼小的孩子也應該經常被帶出去跟父母一起去旅行,經歷交通工具的跋涉,旅館的輾轉,親身經歷這段路途的種種展開,當他看見父母與外界和他人的接觸對應,會學到現實的交往,此時,父母待人處事的態度,孩子看在眼裏,也會默默吸收。同時,對景物如何審美,對文化的傳統如何講解,都是給予孩子的學習。

孩子小的時候,我沒有帶她去很遠的地方旅行過,因為自己身體不好,體力經常無法支撐自己的長途跋涉,更何況要照顧一個年幼的孩子。等她漸漸大了,應該會逐漸增加這種體驗。

温情的一面和勞其筋骨,苦其心志嚴厲的一面要相互依存,取得平衡。

4歲半的時候我就開始讓她學跳繩,跳繩一般在孩子6歲左右開始學。我為什麼那麼迫切的想讓她學會跳繩呢,因為她個子很小,我想通過這種方法讓她長高,這可能更多是我多餘的焦慮。

之前關注百度貼吧的一個媽媽,因為孩子性早熟,醫生説如果不進行藥物干預,孩子身高應該不會超過150。她的媽媽怕藥物有副作用,再三考慮還是決定順其自然。當然這種順其自然不是什麼事都不做。從孩子看完醫生後,決定運動控制體重,抑制發育早熟。每天堅持跳繩2000個,拉伸10分鐘,蹦牀10分鐘,除非生病發燒特殊情況。這樣一堅持就是近三年,可想而知媽媽背後的付出了多少,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注意飲食的清淡均衡,幫助孩子合理規劃學習和休息時間。現在孩子還不到10歲,身高已經155左右了。這個帖子每天都在更新,已經到Day900天。

我看了這個帖子,被這對母女鍥而不捨的精神震撼了。覺得能為了一個目標堅持這麼久很了不起,當孩子日後翻到這篇帖子,她會感同身受到媽媽那些年的用心良苦,這些和媽媽並肩奮戰的日子,也會激勵她遇到困難時不輕易放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從一個小胖妞,到一個長腿高個的青春女鬥士,身體素質更是像專業運動員一樣棒。

這也是所謂的因禍得福吧。我也一直跟孩子説,人生的不確定性很多,你會遇到很多苦惱,有時候你可能會覺得事情糟糕透了,但是你的態度不同,你應對他的措施不同,取得結果也會不同。有時候壞事也會變好事。

既要樂觀,又要理性。樂觀是你不會輕易因為眼前的壞局面而灰心放棄,不管不問,採取鴕鳥政策。理性是,如果你想改變,你必須得為你的焦慮做點什麼,具體的,科學的,循序漸進的,堅持不懈的。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克服生活和事業上的難關,當你走過去回首這些檻時,你會發現也正是因為人生的這些蜿蜒曲折,才讓生命變得奇妙無比。

而認識我的朋友也知道,我本身也是一個一直在爭取的人

小貝現在跳繩已經很溜了,每個孩子的智能發育情況不同,不要與其他孩子做無用的攀比,不要用過多的規則去束縛他,只需要默默地守望,適時地鼓勵。

“習以成性”,運動這個習慣希望一生都能伴隨她她,新長出的幼芽,一時看不出太大區別,但遇到大風大雨時,根基是否茁壯就會立刻顯示出來。

05 父親的懷抱

孫儷在微博上吐槽,説鄧超是她育兒路上的“絆腳石”,這當然是開玩笑,在平常的微博互動裏,看得出來他們夫妻恩愛,教子有方。

小貝爸爸在她小的時候,也會給她餵奶{用奶瓶},哄她睡覺,大點的時候,陪她做遊戲,帶她出去遊玩,在我累的時候給她講故事,完成老師給家長佈置的作業。也會給她買很多零食,當然這點我不是很贊同,但現在也不是特別的反對,我想這可能是他們之間特有的快樂,我體會不到,兩個人一起躺在沙發上,吃零食看電視,也確實美好。

日本有一句諺語:“孩子是看着父親的背影長大的”,這可能是指在以前,父親工作比較忙碌,擔任育兒角色的一般是媽媽,在父親忙碌的背影中,孩子不知不覺就長大了。現在的家庭經濟情況相對比以前更富裕,孩子也更少,爸爸花在家庭事務與育兒的時間也越來越多,爸爸給予的不再只是背影,更多的是懷抱與笑容。

相比於我的急躁擔憂情緒化,她爸爸更耐心温柔,悠然豁達,情緒也相對更穩定。對付孩子,他們有時候比媽媽方法更多,參與育兒過程中,收穫的快樂越多,越能促進父親承擔更多,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有時候我失控,孩子逆反,相看兩厭的時候,這個時候他就上場,發揮光和熱。

孩子幼年時代,似乎看不到父親的影響,但其實夫妻之間的談話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看到一句話,一個帶着豐沛感覺出生的孩子是來拯救這個家庭的,有了孩子之後,有上進心的父母會想把這個家變得更好,也會讓彼此變得更有愛。稍微大點,父親的作用就更加凸顯出來,爸爸應儘量多瞭解觀察孩子,多與孩子談心,瞭解孩子的興趣,多帶孩子參與體力活動。

父親的觀念與格局,影響孩子看待世界的態度。對孩子來説,你不需要説太多道理,你只要做一個安靜的人,不在他身邊製造抱怨,指責,隨意地評價否定別人,孩子的心地自然會清淨,父母的共同陪伴,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父母的相處模式,也會是孩子日後戀愛,婚姻的縮影。

06 一個日本老人的育兒經

在慶山的書中,看到很多日本老人家守拙堂的育兒觀點,覺得很受用。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從網上買來這本書,一是想從這本書裏獲得一些寫作上的幫助,二來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一切教育的前提,是基於愛的滋養。淘寶店主給我打電話,説這本書已經絕版,現在在售的是影印版,問我介不介意。我説不介意。

“孩子是上天寄存在我們身邊的寶物,養育孩子和上天和我們共同的行為。如果我們用這種態度,我們會更謹慎地,長遠地為孩子考慮,而不會為暫時的表象所迷惑,我們會把自己的心放下來,更務實也會更享受。”

愛不是佔有,更多地是理解與尊重。

相比於報多少個興趣班,沒有比讓孩子保持“好奇心”更重要的了。好奇心是一切學習的動力,任何習慣的培養,最初都應該從簡單的事做起,讓他容易獲得滿足感,嚐到成功的喜悦,並以此為開端,讓他記住其中的樂趣,持之以恆,最終養成好“習性”。

現在小貝學的有繪畫,思維課,英語,舞蹈,游泳,孩子對未來世界的憧憬是沒有什麼理由的,僅是這個喜歡,那個愛好而已。這些模糊的願望,大點的時候,父母要慎重地幫助孩子取捨,選擇正確的方向,不斷精進。

相信孩子自身的潛力和無限延展的可能性,經常地,隨時隨地地為孩子一點點進步,表揚孩子,鼓勵孩子,孩子好的行為,你看到了,肯定了,這行為一次次重複加強,最終內化成孩子性格的一部分。表揚孩子這點我覺得自己做的還是不錯的,我的父母從小對我也是經常性地表揚,這大概也是我迷之自信的來源。

書中還提到,幼兒時代要注意“慾望,情操,知識”的綜合教育,慾望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基因選擇的結果,學習知識,渴望成功這些都是慾望的驅動,但即使有卓越的知識,缺乏對人的仁慈心,同情心,社會價值感這些情操,也不是擁有一個完整人格的人。

父母應該視孩子為天賜的恩惠,在孩提時期,就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情操教育,隨着孩子的成長,要讓其接受做人最基本的道理,特別是培養孩子對事物徹底理解的能力。

要經常練習日常的禮貌用語,紮實地用,讓孩子在家庭中首先接受以舉止,禮貌為中心的情操教育。

老人注重的是智慧,是“道”,而不是“術”。中國古代就有士大夫的“修身”之説,隨着西方文化的侵入,我們在過分強調自由與平等的同時,幾乎忘卻了責任與義務。很多丟失的東西需要撿回來。同時也提到培養孩子一個寬容,平和,坦率的胸襟,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是必要的。

不挑剔他人的缺點,原諒他人的過失,對我們成年人也是必修課。

學會等待,對任何事都是重要的。等待是建立在理智與忍耐力的基礎之上,當兩者保持平衡時,等待的作用才會形成。

在孩子尚年幼的時候,忍耐力還沒形成,對任何事物都會性急,父母自身也必須有足夠的內心去堅持培養才行。在孩子培育過程中,要有長期的心理打算。

有時候我望着她睡着時蜷縮在一起小小的身體,會問自己:有什麼好着急的呢?,陪伴她充分的過好每一天,剩下的交給時間。

一位90後媽媽的育兒啓示

在親子樂園玩累了的小貝

日本老人這些樸實簡單的道理,在今天一點也不顯得過時,這本書應該放在牀頭常翻翻。

07 終身教育

對孩子幼兒教育的學習,也是我自己的終身教育。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種了一棵樹,它長得不好,你不會責備它。你會觀察它長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肥料,或多些水,或少些陽光。你永遠不會責備樹,然而你卻責備你的孩子。如果我們知道怎麼去照顧他,他就會像棵樹一樣長得很好。責備根本沒有用。

我有數不清的缺點,最大的優點可能就是會經常地反思,反思怎麼樣更好地去愛,去成長。

我是一個理論派,常常是説的多,做得少,手的學習能力遠遠跟不上大腦。所以我的很多觀點即使是正確的,但在身上我實行的效果也很差,更多的是,説的容易做的難。

可是孩子不一樣,孩子是一張白紙,染成什麼樣的顏色是父母的責任。他們把父母的話視為真理,所以我超正的三觀在孩子身上發揮的淋漓盡致。她自律,認真,能吃苦,愛整潔,能忍耐,會等待。

她現在經常對我説的是,鞋子脱掉放好才進屋。刷好牙,杯子及時放回杯架。還會在我着急的説,你就不能等待一下嗎?在我運動喊累喊苦的時候,對我説,你不要放棄呀,你看我雖然很累,還在堅持。我現在感覺她已經分分鐘鍾碾壓我。這也側面説明,我的話已經在心裏發芽了。

孩子更多地時候像我們的老師,他們認知,學習世界的過程是智慧的開端。

當然她也繼承了我的壞脾氣,急躁,愛哭,玻璃心,情緒化,還有不懂得節制自己的心。疫情這段時間,小區裏有很多擺攤賣玩具的,她要求我給她買,被我嚴詞拒絕了,在外面我不多説話,任她發脾氣大聲哭鬧試探我。晚上回家我會好好跟她捋一捋這件事,我説,我決定什麼是你需要的,我才會買。剋制慾望,延遲滿足是需要從小學習的。

我動手能力之所以這麼差,是因為我小時候基本沒做過家務,一門心思在學習上,所以一直也是學霸的存在。為了不重複我的錯誤,我會帶着她一起收拾,整理,讓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立能力也不是天生的,勤快,多做事,有眼力勁,功能性變強,到哪裏都能創造價值,做什麼工作都能適應,不用擔心他收穫不了一個幸福的人生。

今天的話題寫的有點大,是我在帶孩子中做到的,還有想做到的。當然很多話可能會讓人覺得狂妄或者淺薄,純屬我自己的一些心得,畢竟是90後麼。

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希望你們或多或少會有所共鳴,有所獲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594 字。

轉載請註明: 一位90後媽媽的育兒啓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