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看臉的世界。”
“這是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
不管這些話裏有多少是調侃、多少是抱怨,有一點無可否認——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時,人們追求的將不僅僅是健康長壽,還會想要更美、更年輕、更有活力。在傳統中醫藥“以內養外”觀念的影響下,中國消費者對功能食品寄予了美白、祛皺、補水的期望,然而又對產品的效果將信將疑。與此同時,國內口服美容產品市場經歷了跌宕起伏的發展,起步、增長,混亂、規範,下行、復甦,2015年起,整個市場進入上升通道。CBNData發佈的《2019口服美容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護膚、彩妝、口服美容等與顏值相關的品類都受到了消費者的強烈關注,其中口服美容品類在近一年內的消費增速遠高於各個品類的平均增速。而隨着“顏值經濟”的日漸火爆,很多普通食品也擠入口服美容產品這條賽道,在90後、95後年輕女性消費羣體的託舉下,今年,口服美容產品更在劑型和包裝上呈現出零食化的趨勢。
肌膚凍齡,容顏精緻,真能靠飲食吃出來嗎?有哪些食材是值得信任的?是否有辦法對這類產品的有效性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呢?
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皮膚咋就衰老了?
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悄悄流失
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組成,作為生物屏障,使機體免受外界不利因素侵害,同時維持着體內的生理平衡,包括防止水分流失、調節體温與分泌汗液油脂等。
當然,普通人對皮膚的關注,不是什麼“生物屏障”,而是膚色白不白、膚質嫩不嫩、眼角有沒有魚尾紋,換句話説,人們關注的是皮膚的衰老。
皮膚衰老通常有三個方面的特徵:一是彈性下降,表現為皮膚鬆弛、下垂,出現皺紋;二是水分丟失,表現為乾燥、粗糙;三是潤澤度下降,表現為晦暗、長斑等。
彈性下降和水分丟失,都與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的流失有關。
膠原蛋白是維持細胞的一種結構蛋白質,由三條多肽鏈構成三股螺旋結構,結構緊密,特別是在骨骼、皮膚、筋腱中大量存在,在維持皮膚的形狀等方面非常重要,也是皮膚營養、代謝以及生長修復都必不可少的一種物質。皮膚中的膠原蛋白主要分佈在真皮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李博教授説:“膠原蛋白在細胞間形成了一種網狀結構,相當於給皮膚提供了一個骨架,透明質酸、水分等就‘鎖’在這個框架內,一起為皮膚提供彈性。”
“透明質酸就好比蓋房子的混凝土。”華熙生物食品原料事業部市場總監趙連真説,透明質酸是一種高分子多糖,譯為“透明質酸、玻璃酸、玻尿酸”,簡稱HA。商品用一般是其鈉鹽形式,稱為透明質酸鈉。“成年人大概有15克的透明質酸在體內,7到8克都在皮膚上”。透明質酸分佈於表皮和真皮中,為成纖維細胞增殖和分化提供適宜的基質和合適的場所;維持優良的基質空間結構和水分平衡的能力,改善皮膚組織內環境和營養物質供給;透明質酸在真皮層中營造出充盈的水和環境,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在水和環境中充分延展,形成緻密的網狀結構,使得皮膚充滿彈性。
可以説,在維持皮膚的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都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隨着年齡的增長,皮膚內膠原蛋白的合成量減少,且氧化斷裂與糖基化修飾不斷累積,逐漸喪失支撐作用,從而導致皮膚彈性下降、皺紋增加以及皮膚變薄,因此,膠原蛋白減少被認為是皮膚衰老的特徵之一。此外,紫外線輻射等環境因素也會損傷膠原蛋白,加速衰老過程。
李博説,皮膚從25歲開始就走下坡路了。膠原蛋白每年以1.5%的速度進行流失,45歲時大約會流失30%,膠原蛋白流失以後,皮膚會開始變得乾燥、粗糙。趙連真説,皮膚中的透明質酸的流失速度也隨着年齡增長越來越快,皮膚乾燥、皺紋等逐漸產生,如果把20歲人體內透明質酸的相對含量定義為100%,那麼30、50、60歲時將分別下降至65%、45%、25%。
至於皮膚色斑的生成,一般認為,面部的黃褐斑實際上就是因皮膚中的黑色素聚集而成。科學研究發現,皮膚中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經過一系列的生化反應,形成多巴醌,最後形成黑色素,使皮膚色素沉着增加。人體面部的表皮層比較薄,皮膚毛細血管豐富,也特別容易形成色素沉着。
吃什麼補什麼?
不吸收吃再多也白搭
我國民間有“吃什麼補什麼”的説法,那麼,因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流失而造成的皮膚老化,可以通過食用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而得到改善嗎?
李博指出,膠原蛋白本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很低,即生物利用率比較低,想提高其生物利用率的話,就要把膠原蛋白酶解成膠原蛋白肽,後者的營養、吸收利用度要比前者更好一些。
李博團隊通過動物實驗證明,口服膠原蛋白肽確實能夠顯著抑制皮膚的光老化和自然老化,改善皮膚的表觀狀況及組織結構,增加膠原蛋白及透明質酸含量,並且存在明顯的量效關係;膠原蛋白肽的作用效果與產品的分子量有關,分子量越小,修復作用越好,直接吃大分子的膠原蛋白幾乎沒有什麼效果;膠原蛋白肽的製備方式不同,產品抗皮膚老化的效果差異比較顯著;口服膠原蛋白肽能夠明顯改善老年以後皮膚的松馳度,提高皮膚的彈性和飽滿度,但老年期補充膠原蛋白肽需要顯著增高劑量才會有效果。“在光老化實驗中,給正常小鼠吃200毫克/公斤體重效果就很好,給老齡小鼠的劑量則要400—800毫克/公斤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李博説:“在前期實驗的基礎上,我們從小鼠血清中分離鑑定出3種活性肽,具有促進皮膚成纖維細胞增殖、激活TGF-β/Smad3 信號通路促進皮膚膠原蛋白的合成、抑制膠原蛋白的降解以及增強皮膚組織的抗氧化酶活水平等作用。這些研究成果為膠原蛋白肽作為延緩皮膚衰老的膳食補充劑提供了理論依據。”
膠原蛋白肽結構複雜,可從簡單二肽到大分子多肽,其中由2—10個氨基酸組成的直鏈蛋白肽稱為寡肽或低聚肽,因其富有多種生物活性,也稱為小分子活性肽。顧名思義,食源性低聚肽就是食物來源的低聚肽,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魯軍介紹説,低聚肽具有獨特的吸收特性,不需要經過消化過程,可以通過完整的形式被直接吸收進腸管和血液,生物活性因而得以保留,“這種吸收優勢不言而喻,不僅效率更高,還帶來一些潛在的功能”。比如,海洋魚皮膠原肽中含有大量的酪氨酸殘基,這些酪氨酸殘基隨血液循環進入皮膚,可以與皮膚中的酪氨酸發生競爭。競爭的結果是,有很多的酪氨酸殘基代替酪氨酸,與酪氨酸酶的活性中心結合,降低酪氨酸酶的激活率,從而減少了黑色素的產生。
口服透明質酸可以吸收,則是近乎板上釘釘的結論。趙連真表示,目前至少有3篇研究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揭示了口服透明質酸的腸道吸收效率和機制。口服透明質酸90%是在消化道中吸收,經過分解後,大約76.5%被肝臟代謝變成了能量消耗掉,還有8.8%被輸送到各個組織器官中。食用透明質酸後,其在腸道中被微生物降解為分子量更小的寡聚透明質酸,然後被吸收,在合成酶的作用下,被重新合成大分子透明質酸。
口服透明質酸對皮膚的改善效果也有科學研究報道。日本早在1996年就將透明質酸列為“既存添加物”,應用於普通食品中,到現在已應用了20多年。我國是在今年年初,批准透明質酸鈉為新食品原料,准許在普通食品中添加使用。日本發表了多篇文章,包括改善皮膚水分、改善光澤度及減少皺紋等。2001年發表的口服透明質酸改善皮膚乾燥的臨牀研究是最早的一篇,受試者每天食用透明質酸鈉240毫克,連續食用6周後,皮膚水分顯著改善;2002年發表口服120毫克的臨牀研究,口服6周,受試者皮膚水分改善也是非常明顯。2010年後,國際上關於透明質酸的相關臨牀研究大幅增多,2012年,美國發表透明質酸臨牀試驗,口服100毫克每天,試驗12周,受試者面部衰老狀況改善。現在,透明質酸在日本口服美容類產品中增長速率最快。
真的有效麼?
儀器檢測讓美容功效“可視化”
口服美容產品現在炙手可熱,宣稱對皮膚有這樣那樣功效的大有人在,除了膠原蛋白、透明質酸,還有葡萄籽提取物、血橙、燕窩等。針對口服美容產品的爭議和質疑向來不少,有些專家甚至認為吃了沒用,純粹是交智商税。
如何才能對這類產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李利教授説,皮膚生理、生化的變化,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往往是皮膚狀態好不好,但是僅憑主觀的感受,很難準確判斷皮膚的衰老程度。目前,隨着聲、光、電等工程技術和信息科學的發展,無創性地觀察皮膚結構與功能的儀器設備不斷迭代更新。皮膚生理參數、皮膚顏色、皮膚老化等測試技術和方法,可以無創、在體、客觀地檢測皮膚的健康和美麗,為真實評價保健食品、化妝品對皮膚的功效提供技術和方法。
“我們做得比較多的還是化妝品的評估,”李利同時也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化妝品評價中心的主任——她説,“但是化妝品的評估和皮膚的評估、保健食品的功效評估,實際上是同一個道理,可以用同樣的方法。”
評估口服美容產品的祛斑、增加皮膚彈性等功效,可以用不同原理的儀器進行測定。例如,基於光譜吸收原理的皮膚無創檢測儀器,通過檢測皮膚黑素含量和血紅蛋白含量,就可以反映出皮膚顏色的改變;皮膚彈性測試儀,通過對皮膚的吸力和拉伸的原理進行測試,可以測試皮膚的鬆弛度。關於保濕、抗敏、皮膚屏障修復的評估則需要測定多個指標後進行綜合評判。“皮膚含水量增加不是真皮的含水量增加,而是角質層的含水量增加,同時還要檢測皮膚的屏障功能。”李利介紹,如果皮膚補充了很多的水分,但並不能把水分穩固在皮膚裏面,説明皮膚屏障不能保住水,水就會蒸發,皮膚表面補充再多的水分也會流失。
隨着科技的發展,一些實驗的工作平台和儀器可以檢測很多參數,反映多個功能。比如,皮膚敏感度的測試平台就可以對血液循環、皺紋、色素等進行同步測試。“皮膚的功效檢測是非常重要的,保健食品通過原料復配後,原料之間的理化反應、pH值、原料的相溶性等以及原料本身的化學安全性、物理安全性、生物安全性都有可能發生改變。所以,到達人體後能否被吸收,經過胃腸道以後有沒有被破壞,都需要檢測來進行評估。”李利透露説:“作為國家藥監局化妝品人體評價和國家大數據實驗室,我們最近也在開發更多的新方法、新技術來用於皮膚功效的檢測。”
(高嬌娣 劉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