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吃海鮮好處多,但很多細節也要注意
海鮮蛋白質含量豐富,味道鮮美,深受大眾喜愛。營養專家研究認為,海鮮,包括魚、蝦、蟹、貝類等所富含的營養,是我們日常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專家提醒:
注重養生的中老年人應多吃海鮮,最好是保證每週2-3次,每次100克左右,因為海鮮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減少,還能抵抗血液凝固,從而減少中老年人患冠心病、高血壓和中風的概率。
中老年人吃海鮮是很好的,但是也不能隨意地吃,海鮮食品攝取不當也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尤其對於體質相對較弱的中老年人來説,要有所講究。下面是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一定要煮熟
人如果吃了沒有充分加熱或煮熟的海鮮,攝入過量的抗生物素蛋白,然後與人體腸道內的生物素結合而導致生物素不足就會出現四肢皮炎皮膚和粘膜蒼白、精神抑鬱、肌肉痠痛、過敏和食慾不振等症狀。海鮮在食用前充分加熱,抗生物素蛋白就會破壞掉。充分煮熟也能起到殺菌的效果。
專家解釋:
人體的肝臟中有一種叫做尿素合成酶的物質,它能夠解除人體吸收蛋白質後產生的氨類有毒物質的毒性。這種物質最主要的成分是生物素,如果中老年人體內生物素不足,酶活性就會下降,氨類有毒物質便不能順利代謝,進而容易引起高氨血癥。
第二:患有某些疾病不能吃海鮮
有痛風、關節炎和高酸血癥的中老年人應該少吃或不吃海鮮,海鮮中的嘌呤含量較高,有以上病情的老人吃了海鮮容易在體內形成尿酸結晶,會加重病情;
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老人也不能吃,海鮮含碘量較一般食物高,食用過多會加重病情;
患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濕疹的老人也不適合吃海鮮,因為海鮮具有生“發”的特性,俗稱的發物;
腸胃不好的中老年人也建議不要吃,容易引發中老年人的脾胃涼寒。
第三:正確的認識和良好的飲食習慣
儘量選擇加熱烹製。海鮮中有不少的病菌,還有可能的寄生蟲卵,以及生產加工過程中可能的病菌病毒污染,需要高温殺滅。因此,在吃一些不加熱烹調的海鮮時一定更要要慎重,保證新鮮和衞生。
選購活貝之後也不能在家存放太久,要儘快烹調。貝類本身帶菌量比較高,蛋白質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產生毒素,同時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不新鮮的貝類還會產生較多的胺類和自由基,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在吃海鮮時最好別飲用啤酒。蝦、蟹等海產品在人體代謝後會形成尿酸,而尿酸過多會引起痛風、腎結石等病症。如果大量食用海鮮的同時再飲用啤酒,就會加速體內尿酸的形成。
吃完海鮮不宜喝茶。因為茶葉中也含有鞣酸,同樣能與海鮮中的鈣形成難溶的鈣。在食用海鮮前或後吃海鮮,都會增加鈣與鞣酸相結合的機會。想喝茶建議間隔兩個小時以上。
海鮮也不宜與富含鞣酸的水果如柿子、葡萄等一起吃。因為鞣酸會破壞海鮮中的優質蛋白,大大降低海鮮的營養價值,如果要吃的話至少應間隔兩個小時。
這兩種海鮮尤其適合老年人!
1、魷魚
得益於生產技術的進步,魷魚現在一年四季都能出現在我們的飯桌上,它具有高蛋白,並且是低脂肪,低熱量的海鮮之一,肉中含有大量牛磺酸。老年人吃了可以減少血管內壁所積攢的膽固醇,對於預防血管疾病、膽結石以及老年痴呆都是很好的選擇,但是脾胃虛寒的人應該少吃,有濕疹的朋友就不要吃了。
2、帶魚
很多人都愛吃帶魚,它是魚類裏性價比超高的一款,因為肉厚刺少廣受人們的喜愛,帶魚可以給人們帶來補氣、養血、暖胃等作用。老年人,兒童和營養不良的人應該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