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魚塘|當進食變成廉價娛樂,減肥當然是一件苦差事

2019 年 10 月到 2020 年 8 月,我花了 10 個月時間不斷摸索和實踐減肥的各種理論和方法,成功從巔峯的 88 公斤左右減到 68 公斤左右並長期穩定在低值,自那以後不再嚴格監控體重,因為我知道自己已經掌握了「減肥密碼」。

深夜魚塘|當進食變成廉價娛樂,減肥當然是一件苦差事

因為這個專欄我還想多水幾期,所以關於減肥健身的話題會分成幾個部分依次放出來,包括心理建設、食譜、運動方法、運動裝備等方面,今天先説理論部分 —— 為什麼很多人減肥失敗?

首先從語言環境分析,當人們提到或想起「減肥」這個詞的時候,絕大多數情況下其實都在描述一種被看作是「非正常」的狀態。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最近在減肥」這種説法就很典型,下意識地把以減肥為目的節食、運動等行為與沒有減肥意識情況下的進食、宅家長肉等行為相對立,而前者往往又跟難以下嚥、焦躁、疲勞等負面感受緊密關聯。所以在進行節食等活動的同時卻又渴望儘快回到讓自己逐漸胖起來的「正常」的生活中去,就成了一種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

因此減肥的第一個心理準備工作就變成了「你有沒有徹底改變生活方式的決心?」

深夜魚塘|當進食變成廉價娛樂,減肥當然是一件苦差事

不同的身體有各自不同的先天條件,具體過程和手段可能有較大差異,但總體來講要讓超重的身體縮小到正常、健康的體型區間本身其實並不難,相信不少人都有用各種辦法迅速減重的經歷,但最困難的階段在減下來之後,要如何維持才能不讓體重反彈。

體重反彈之所以會很迅猛,道理也非常簡單,因為一段時間的節食之後身體會因為你減少了熱量攝入而自動作出調整,包括降低基礎代謝、提高食物的能量吸收率等等,當然波動並不會太明顯,但總的來講當你再次回到之前的飲食規律之後,哪怕分量不變,身體也會以更高的效率來獲取能量,進而讓體重快速升高。

所以要想成功減肥並維持住,用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徹底替換之前的生活方式,可能是更加科學的理解。

深夜魚塘|當進食變成廉價娛樂,減肥當然是一件苦差事

當然,這意味着至少要部分拋棄過去幾十年習以為常的進食規律以及對高熱量食物無所顧忌的嗜好,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規律性地加入一些有氧運動就更好,然後把這些事情一直堅持到死為止。

用「堅持」這個詞可能不太準確,因為它暗示了這種行為需要藉助意志力強壓慾望才能維持的含義,但實際上在理想狀況下,只要真正完成了用新規律對舊習慣從生理到心理的全面替代,以往那種飲食習慣反而成為「異常」之後,也就不會有什麼痛苦的感受,不會意識到自己是在刻意「堅持」什麼了。

我們是怎麼胖起來的?

很多人説「減肥 7 分吃 3 分練」,我認為這個結論有待商榷。作為人體熱量攝入的幾乎唯一渠道,怎麼吃、吃什麼、吃多少對體重的影響程度不可估量,反過來講,只要控制了熱量攝取,搞清楚食物和熱量和體重的關係,就算成天坐着不動也可以瘦下來,對絕大多數不進行長跑等高強度有氧鍛鍊的人來説,運動在這個過程中更多隻起很微小的輔助作用。

拋開極少一部分先天、後天內分泌紊亂的人羣不談,相信 99% 的體重超標者背後只有一個成因,就是食物攝入過量。

深夜魚塘|當進食變成廉價娛樂,減肥當然是一件苦差事

在食物充足的前提下,人類社會的絕大多數地方都遵循一日三餐的規律來安排自己一天的飲食,但越來越多的意見也指出,這其實只是一種文化傳統而非科學安排,在食物普遍不足的年代平民階層很多都是一早一晚 2 餐制,而且整個社會絕大多數人從事重體力的農業勞動,攝入不足但消耗極大,這就使進食行為(在特定條件下幾乎等同於攝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天然帶有維持基本生存的屬性。

而在我國這類已經基本進入工業化的社會,普遍的糧食短缺現象早在幾十年前就基本根絕了,票證經濟對很多年輕人來講已經是遙遠的傳説,只能從長輩們偶爾憶苦思甜的對談中一窺那個短缺年代的只鱗片爪。

就我個人的體驗而言,當看到小區保安、清潔工、洗車工等不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基礎勞動者人羣裏都出現了比較普遍的腰圍、體重明顯超標現象時,足以説明至少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大中型城市裏,獲取基礎食物的成本已經低到了一個能夠被絕大多數人輕鬆負擔的程度。

在這種前提下,對於生活在大中城市,經濟條件尚可但又遠遠達不到富裕標準的很多人來説,都應該問自己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的每一次進食,究竟是基於生存需求,還是娛樂滿足?

個人認為在典型的城市社會中,數量繁多、種類層出不窮的各種食物其實客觀上已經自然演化成了一種廉價的娛樂手段,進食本身以及與進食活動相伴相生的探店、打卡、拍照發朋友圈等行為已經徹底脱離了食物本身的生存滿足屬性。

深夜魚塘|當進食變成廉價娛樂,減肥當然是一件苦差事

再加上消費主義、眼球經濟和傳統商業包裝的裹挾,商家和品牌方使盡渾身解數突出自己食品的美味屬性、稀缺屬性、地方特色或是由代言、聯動行為衍生的其他附加價值,所謂的大胃王視頻、探店視頻甚至一部分烹飪視頻也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最終外賣產業的迅速崛起更是將獲取食品的門檻降到了地面以下 —— 過去想吃個飯你至少得走出門吧。

需要説明的是,我並沒有貶低或是否定這些商業行為以及商業模式的意思,只是在客觀描述一種現象而已。我自己在 B 站上就關注了很多美食 UP 主,儘管那些東西我幾乎都不吃,但偶爾看一看還是挺解壓的,尤其是之前在減脂期被飢餓感折磨得死去活來的那段日子裏。

和其他眾多娛樂手段相比,「進食」的成本之低足以稱其為娛樂之王。排除極少數特殊情況,首先飽腹感這個東西的存在決定了絕大多數人一天能夠攝入的食物肯定是有上限的,而且只要不是什麼米其林餐廳,達到這個上限的開支可能很低很低。

首先以我自己為例,在對食慾不進行任何控制的那些年裏,即使攝入量嚴重超標,平均每天的開支也幾乎不可能超過 100 元人民幣。大約50 元總價的外賣餐品其實就足夠提供一整天的飽腹感,尤其是米、面、餅、餃子等主食。奢侈一點的情況下,例如 100 元左右的洋快餐套餐或是等價的 2 個披薩,我這樣一個成年男性一天最多也就吃這樣一份食物。

在非運動類的娛樂活動中,比如看電影、逛街購物、唱歌等等,一次開銷恐怕很難降到比一頓外賣更低,更何況這些常規活動還很容易跟正餐或零食相互疊加,產生額外的成本。

深夜魚塘|當進食變成廉價娛樂,減肥當然是一件苦差事

其次進食帶來的即時愉悦感是深深刻在我們基因裏的東西,這也是吸引人不斷進食的生理動力。因為人類在食物匱乏時代生活的時間遠比現在這種豐衣足食的時間要長得多得多,因此大腦天生就對高碳水食物有極強的親和力,不斷釋放希望你多吃的信號,以便將多餘的能量儲存起來變成脂肪以備不時之需。

很多人在飢餓的時候會感覺自己情緒焦躁、惴惴不安,這就是大腦通過調節微量元素在催促你進食,但實際上這時候可能只是保持了幾個小時的空腹狀態剛剛開始消耗儲存的糖原或脂肪來供能而已,還遠沒有到會威脅到生存或是傷害身體的程度,不願看到你變瘦是大腦的本能。

但進食帶來的愉悦是短暫的、臨時性的,飽腹感往往只能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而無意識間的過量進食帶來的後果,卻會長期留存在我們的身體裏。即便所有包裝食品背後都清晰標註了熱量和成分,但很多人根本沒有看的習慣;在國內的食品宣傳中,除非是賣點之一,否則商家絕不會讓你知道這東西有多少熱量,以及把它們全部代謝掉需要多長時間、進行何種強度的運動。

無關好壞對錯,僅僅只是不同的選擇

寫到這裏可能很多人會認為我是個激進的節食主義者,對過量飲食的行為和這樣做的人嗤之以鼻,其實並非如此。

深夜魚塘|當進食變成廉價娛樂,減肥當然是一件苦差事

選擇什麼樣的飲食習慣是個人生活方式的其中一環,任何外人都沒有資格對其他人的選擇指指點點。很多人就像曾經的我一樣,從無所顧忌的過量飲食裏獲得了快感,從而沉迷於這種生活,承擔一些由此產生的代價,但只要他/她從內心裏完全接受這種狀態,那這樣做就沒有任何問題,無論進食習慣還是體型,都不應該成為被指責的理由。

但問題在於很多體重超標人士的內心並沒有這麼平和,他/她們一邊享受着這種超量進食的快感,同時又想維持健康的身材,還往往不願意或者不知道想讓二者達成平衡狀態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對很多減肥或者健身的誤區一無所知。

這也曾經是我的問題,像個悶頭蒼蠅一樣在不成體系的各種方法、理論、學説中亂撞,踩過無數次坑,經歷了無數次反彈,最後開始靜下心來從頭開始思考導致超重的情緒源頭,最終得出一些不成熟的結論。

很高興能夠通過這樣一個欄目分享這些心得,敬請期待下一次的相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01 字。

轉載請註明: 深夜魚塘|當進食變成廉價娛樂,減肥當然是一件苦差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