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由於沒有外科醫學的介入,古人也可以通過五行來看病。所以説,古人覺得一個人的氣色是否好,就決定了一個人的身體是否健康。比如説,民間時常流傳着這樣一句話,“不色者腎絕,不言者氣絕”,大致意思是説,如果一個正常的人,對於夫妻生活之類的事物不再抱有興趣,則説明自己的腎氣不好了,也就是出現腎虛了,如果一個正常的人,説話的時候總是有氣無力或者不願意去多説的話,則説明自己的氣力不足。
這句話,如果放在放在當今,是否還有其科學依據呢?今天,我們就與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為什麼説不色者腎絕?
其實,在這裏需要給大家説明一下的是,此“色”不僅是我們所理解的“夫妻生活”,同時也包含了一個人的氣色。在古人眼裏,腎藏精,如果一個人的腎氣不足的話,就可能會導致腰痠,甚至渾身無力,並且在應對房事方面,也會表現的沒有那麼強烈的慾望。
所以,古人不提倡過度的縱慾,認為這樣會影響腎臟的健康。事實上,腎臟的健康確實跟一個人的氣色有關係,不過如果一個人的房事能力下降,也不能夠完全歸咎於腎氣不足,有時候還應該從其他的方面找一下原因。
2.為什麼説不言者氣絕?
一個人説話,有沒有足夠的底氣,其實跟很多因素有關係,但是在古人看來,一個人的身體健康,也決定了説話的時候,聲音是否是洪亮的。所以,假如發現一個人説話的時候,一是感覺提不起來中氣,而是感覺渾身乏力,那麼則説明這個人肯定是身體虛弱,要麼是營養不足,要麼是生病了。所以,古人通過這個方面的因素,也可以判斷出一個人的氣色,究竟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
3.這兩句話,放在如今合適嗎?
大家都知道,看病的一個最明顯要素,就是要去看,而不是去聽,看才是第一步,醫生通過看了,才知道到底有沒有問題,然後再借助其他的健康。也就是説,通過古人的望聞問切,其實是有道理的,至少通過一個患者的言語、氣色,也確實能夠發現出身體存在的一些端倪。由此可見,這些俗話即便過了千年,放在如今依然有着它的科學內涵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