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虛則百病生”,脾虛常有5類表現,平時要注意少吃這類食物

以前,我們很少關注脾虛,但是近年來,隨着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脾虛之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所謂脾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

“脾氣虛則百病生”,脾虛常有5類表現,平時要注意少吃這類食物

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佈散而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

中醫認為,脾在五行中屬土,土的地位非常重要,而脾在人體中也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因此,又被稱之為“後天之本”,脾病可波及其他各髒,脾氣虛則五臟之氣皆虛。所以我們所患的很多病症都有可能是脾虛所引起的。

“脾氣虛則百病生”,脾虛常有5類表現,平時要注意少吃這類食物

1、便秘或大便稀溏

從消化道上來講,脾虛導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慾不振,偏食挑食;口中無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脾虛一般會大便溏稀,不過也可能會出現大便乾結、便秘,因為脾虛會導致腸胃缺少動力。

2、肥胖或消瘦

脾主肌肉,所以脾虛的人會感覺全身乏力,出汗多,氣短。另外眼皮屬於“肉輪”,脾虛會覺得眼皮沉重,似乎抬不起來,下肢容易水腫。身體太瘦,是因為脾虛不能運化,難以吸收。而肥胖是因為脾虛生濕,濕氣難以運化,淤積在體內。脾濕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脾氣虛則百病生”,脾虛常有5類表現,平時要注意少吃這類食物

3、白帶過多或過少  

女性因為婦科炎症,也往往會引起脾虛濕重。白帶過多、月經量過多或過少都可能是脾虛引起的。月經量過少是因為脾虛引起的氣血不足,子宮內膜生長太薄;月經量過多是因為脾虛不能固攝經血。

4、流口水也因脾虛  

脾虛的人會出現記憶力減退的症狀,另外會感到頭蒙,睡眠質量差。很多人睡覺會流口水,這和脾虛也有關係。中醫認為,涎(口水)為脾之液,正常情況下不會外溢,當脾虛不能收攝津液時,才會出現睡覺流口水的現象。

5、看看自己的舌頭

除了以上我們所説的症狀外,你還可以對着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如果舌邊齒印比較明顯,就是脾虛的表現

“脾氣虛則百病生”,脾虛常有5類表現,平時要注意少吃這類食物

喝中藥的時候醫生會囑咐有忌口的東西是不能吃的,因為吃了會和藥性相沖,反而會對自己身體造成傷害。這些忌口的東西一般是生冷寒涼的東西。但是這時候可能有人就會有這種疑問了,究竟什麼算是生冷的食物,如何判斷食物的寒熱呢?

如果你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畏寒怕冷等症狀,可能屬於“寒體質”。對於寒性食物,就不宜多吃。如果你經常發生喉嚨腫痛、胃火牙痛、大便秘結等症狀,則有可能屬於“熱體質”,對於熱性食物,要少吃

“脾氣虛則百病生”,脾虛常有5類表現,平時要注意少吃這類食物

忌食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菜、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莜麥等 ;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 ;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蔔、香菜等。

宜食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秈米、鍋巴(焦鍋)、薏米、熟藕、栗子、山藥、扁豆、豇豆、牛肉、雞肉、兔肉、牛肚、豬肚、鮭魚、葡萄、紅棗、胡蘿蔔、馬鈴薯、香菇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1 字。

轉載請註明: “脾氣虛則百病生”,脾虛常有5類表現,平時要注意少吃這類食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