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寶媽們最為揪心的一件事,就是自家的寶寶生病,尤其是年齡太小還不會説話的寶寶,生病時感覺不適也説不出來,看着自家寶寶難受做母親的心裏也非常痛苦。
很多寶媽們都發現,自家寶寶在滿6個月之前身體素質很不錯,也很少生病,但是一過6個月就漸漸地有些不對勁了,等到7個月、8個月大的時候就會經常咳嗽、流鼻涕,甚至發燒。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在這個問題上,兒科醫生給出了很專業的解答。
導致寶寶頻繁生病的3大“元兇”
一、自身免疫力不足
眾所周知,6個月以前的寶寶最佳主食是母乳,通過母乳可以攝取到很多對抗細菌和病毒的抗體。
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最佳時間是4個月大的時候,從這個時候開始,輔食的量慢慢地增加,到6個月的時候寶寶吃母乳的量就更少了,很多寶媽選擇就會給寶寶吃奶粉。
正是因為這個轉變,導致寶寶不能從食物中攝取到保護身體的抗體,而他們自身的免疫力又不夠,因此給了病菌可趁之機,使得寶寶頻頻生病。
二、衞生清潔不到位、生活條件不穩定
寶寶的皮膚嬌嫩、對病菌的抵抗力比較低,又對光線、氣味、温度比較敏感,因此居住生活的“硬件”條件不穩定,也容易讓寶寶頻繁生病。尤其是一些家長不太講究的,對寶寶的玩具不注意清洗和收納,容易造成“病從口入”的情況。
還有很多家長會在穿衣、睡具等方面給寶寶造成困擾,比如家長總覺得寶寶怕冷、怕曬,喜歡給寶寶穿得厚一些,被褥也比成年人更厚,這樣就會導致寶寶頻繁出汗,身體感覺不適,因而狀態不佳、容易生病。
三、對於食物與運動的錯誤觀念
老一輩的家長總是喜歡給寶寶吃很多食物,以“白白胖胖”為目標,並且總害怕孩子累着,不願意讓寶寶多玩耍,這些養娃的方式也影響了很多年輕的寶媽。然而這種養娃的思路完全是錯誤的!
半歲以前的寶寶要先發育腿部力量,如果家長總是害怕寶寶累着,不讓他們到處爬,反而不利於寶寶的身體發育。
經常坐着、躺着睡覺的寶寶,身體健壯程度自然也就低了,更容易受到病菌的攻擊而生病。
寶寶在4-6個月的時候,輔食應當以柔軟的流食為主,並且食物要非常清淡,不能使用複雜的調味料。
到現在為止還有不少家長為了給寶寶“嚐個鮮”,嚼碎成年人的食物嘴對嘴餵給寶寶,這是非常不衞生的,容易給寶寶傳染病菌,嚴重的時候還有可能導致寶寶死亡,而且成年人的食物也不適合寶寶食用。
3個妙招應對疾病困擾
1、規範輔食製作與寶寶的日常運動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寶寶的身體狀況諮詢醫生,製作出適合寶寶的食物,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避免給寶寶使用不合適的食物,比如:太乾、太硬的主食,以及一切成年人覺得“好吃”的食物。
給寶寶制定合理的日常運動量,不要總是讓寶寶躺着一動不動,或者用被褥把寶寶圈起來,這樣會讓寶寶身體僵硬難受。
2、給寶寶提供相對穩定、合適的生活條件
有的屋子晝夜温差大,就不適合寶寶居住,並且給寶寶居住的房間一定要保持整潔衞生。
寶寶穿的衣服、蓋的被褥也應當以寶寶的感受為主。用手撫摸寶寶後頸的部位可以感知寶寶的冷熱,出汗時要趕快幫寶寶散熱和補水,不要自己想當然。
3、合理的睡眠
減少和停止母乳之後,寶寶無法攝取大量的抗體,身體免疫系統比較弱,保證足夠的睡眠可以讓寶寶的免疫系統發育更加完善。
家長應當早早就規範寶寶日常的作息,一個良好的作息能夠讓寶寶身體更加強壯。如果作息比較混亂,寶寶很容易覺得疲憊、乏力,免疫系統就更加脆弱了,生病也就是在所難免的。
綜上所述,想要讓自家寶寶滿6個月後少生病,可以使用以上這3個生活妙招,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根據這些方法來改變自己和寶寶的生活習慣,改善寶寶的生活環境。家長要持之以恆,才能讓寶寶變得強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