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父母都能夠做到正確地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這個問題,我想我們還是比較容易的從各種渠道獲得大量的“操作説明”,例如我們可以在上搜到數百萬關於這類問題的信息。

每一位父母都能夠做到正確地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所以從技術層面來看,“方法”確實不少,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可以稱之為“手把手教”的的方法。

但是我個人認為,比起如何去“做”,更加重要的則是在做之前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在遭遇挫折之後,會表現出情緒低落以及憤怒、自責、遷怒等等問題,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兩個容易被我們忽視的例子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很容易陷入一個思想誤區——他還是個孩子!

無論孩子多大了,我們都會把他們當成不懂事兒的、需要關心、關注的小孩去看,這種習慣性的思維模式會讓我們對很多事情發聲的原因判斷出現很大的出入。

比如我説一種可能是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的原因——當孩子挫折時,他是故意表現出來一些負面情緒,目的不過就是為了引起大人的關心、關注。而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家長根本都不需要去説什麼,只要“人到位”了,孩子的問題就解決了,大人的各種鼓勵和安慰等等對孩子來説並不存在“教育意義”,他們是在“享受”這種被關心、被關注的感覺,或者説:他們更喜歡看到父母為了自己而表現出來的樣子,這讓他們很滿足。

如果你發現每當孩子遇到挫折之後你去安慰他、鼓勵他之後而且你説的那些話幾乎是“老生常談”,但是孩子居然不煩、而且一副非常受教的樣子,並且他們很快就會“重拾信心”而把事情做好,那麼十之八九是因為孩子感覺到最近來自父母的關心關注有點少了,他們這麼做的目的也許僅僅就是為了確認一下自己的父母是否還在意着自己……

再比如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孩子遇到挫折之後表現出的消極態度更多的不是為了“挫折”的本身,而是為了逃避父母的責難。舉例:

兩個小孩子打架的時候,哭聲大的那個未必是責任小的或則是被打的,小孩子之所以會哭是因為他試圖功過這種方式來減輕被處罰——因為有些家長相對於孩子的“錯誤”本身的確是更注重孩子的“心情”。

每一位父母都能夠做到正確地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所以當孩子遇到挫折之後表現出來的種種負面情緒也是非常有可能僅僅是為了逃避來自父母的批評、指責。因為他們會發現,這一招可以有效的轉移父母的注意力,讓他們的父母更加去關注孩子的“情緒”,而這一招則可以讓他們很容易的“躲過”因為挫折而來帶的可能性危機。

以上僅僅是我在諸多可能性中舉的兩個可能不太被父母們所以意識到的例子——我們在當孩子們“他還是個孩子啊!”的是時候,其實孩子們已經針對我們的習慣、特點等作出了很多“預案”,以解決他們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危機”,或者他們並不想看到的結果。

所以,孩子在遇到挫折之後表現出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不要認為只要做到及時的安慰、鼓勵孩子問題就會得到解決,而是可以去分析一下事情背後還可能的原因。

例如:

是不是因為家裏有二胎孩子覺得自己被關注的少了?是不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父母資深的負面情緒過多也引起了孩子的情緒變化?是不是因為對孩子來説那個困難確實超出了孩子能夠力範圍是我們有點急功近利了……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能力去做到那些各種如何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方法,但是絕大多數的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卻是需要這種教育的。

所以我這裏重點講一個幾乎是任何父母都能夠做得到的培養方式——言傳身教。

言傳這裏的“言傳”如果作為父母你有能力去把那些方法講出來,那麼就去做,如果你確實是做不到這些,那麼你只需要“言傳”自己在面對挫折時候會做出怎樣的選擇,跟孩子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做到的就行了。

每一位父母都能夠做到正確地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孩子總是會非常願意去模仿大人的一些行為舉止,這是因為在長期的耳濡目染過程中,孩子潛移默化的也會習慣性的去模仿我們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方式。

所以,我們可以“逆向思維”一下——每一位父母都是一本行走的教科書,在這本教科書上書寫着無數的經驗,我們需要做的是把那些正面的、積極的傳遞給孩子,去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也許它就是通過父母之間的對話就能表現給孩子看到,也許它就是通過一次閒談讓孩子就能感受得到,也許它就是通過我們再跟外人接觸的過程中呈現給孩子們看到的……

身教而“身教”就是作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早已經習慣了“解決問題”,而孩子們也習慣了“看我們解決問題”、“相信我們能夠解決問題”所以大家並未意識到這些事情的本事也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教育。

而這裏最容易出現的一種困難就是我們作為成年人也可能解決不了的困難——例如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挫折,而父母在這方面恰恰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幫孩子解決這個問題。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的“身教”可以通過讓孩子看到我們去積極尋找解決辦法的表現來高速孩子——方法總比困難多。

例如我曾今幫助一位孩子媽媽解決他孩子在學習上一個個比較嚴重的而且持續很久的困難,孩子媽媽的表現(孩子媽媽為了解決孩子的問題做過大量的努力)讓孩子相信了問題總是有辦法解決的,只不過我們暫時沒有找到而已,在那之後,我還偶爾會收到來自那個孩子的一些問題請教,通過問題的本身讓我看到了孩子積極去解決困難的態度。

所以,如果我們做父母的並不是很擅長去做那些比較專業的教育事情,那也並不意味着我們真的就無能為力了,事實上我們還是有很多可以幫助到孩子的辦法的,不是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97 字。

轉載請註明: 每一位父母都能夠做到正確地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