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腹部軟如綿,百病不來纏",其實,指的是肝、膽、脾、胃、腸,只要它們軟乎乎的,沒有出現增生,就説明身體健康。
從中醫角度來説,腹部中的脾胃屬於後天之本,脾的主要職責是運化水谷,而胃的主要職責是承載食物,消化食物。
當食物進入到人體後,在脾胃的作用下,將食物內的營養物質轉化為人體所需的精微物質,然後運送到身體各處,保持人體的正常運轉。
但是,若脾胃虛弱,人就容易積食,長久下去就會"生百病",尤其是兒童、幼童普遍存在脾胃虛弱的問題,更要注意。
孩子脾胃虛弱、愛積食,臉部會有3種表現,別不在意1、面色發黃
脾胃虛弱後,會出現吃啥啥不香,稍微吃一點肚子就會發脹,還伴有腹瀉、溏稀的現象。
若一個人經常吃,但是沒有被身體吸收就直接排出去,那麼,身體的營養也就跟不上,長時間下去,人的臉色就會發黃。
主要是因為食物在腸胃內被消了之後,沒有經過脾臟的運化所致。
2、眼睛乾澀
若沒有休息好,人的眼睛會比較乾澀,甚至還有眼袋。
但是,若脾胃不合,就容易導致身體氣血不足,進而就會影響到肝臟。
中醫講,肝屬木,脾屬土,若脾土出現異常,那麼,肝木也就得不到滋養,氣血不足誘發肝血不足,眼睛就容易出現問題。
因此,若不是因為過度勞累眼睛出現乾澀、泛紅、食物不清的表現,就需要提高警惕,多半是脾胃不合所致。
3、鼻樑青筋
鼻頭的部位主脾,鼻頭的兩側鼻翼主胃。
所以,如果我們整個的鼻子包括鼻翼都發紅,那就是説明脾胃可能有熱證。
脾胃有熱證的常見表現為噁心,厭食,大便溏泄而惡臭、小便短赤、面目或肌膚髮黃、身熱而汗出不解等。
此外,脾胃虛弱積食,人還會有以下症狀表現:1、 有的人會出現變胖,虛胖無力,有的人會出現瘦弱,面黃肌瘦的現象;
2、 大便難解,羊屎蛋或稀溏,容易粘在馬桶上衝不下去;
3、 咳嗽時伴有濃痰,並且舌苔厚膩泛黃,嘴巴發紅;
4、 女性白帶過多,男性房事無力;
5、 睡覺時出現流口水的現象;
6、 説話帶有口氣,有一股子酸臭味;
7、 渾身無力,乏力的很,特別是早晨剛起牀,就像被濕抹布包裹一樣。
脾胃不好,愛積食,日常做好4件事,健脾開胃,胃口越來越好第一件:補充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分為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可溶性膳食纖維主要存在於銀耳、木耳、菌菇類及海藻類食物中,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通便效果優於不可溶性膳食纖維。
大家比較熟悉的各種綠葉蔬菜、根莖類的蔬菜中,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含量豐富,其他營養素如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很喜人,對防控高血壓、延緩餐後血糖、防止能量攝入過量都很有幫助。
所以,正常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吃400~ 500克的綠葉蔬菜,不僅對通便有幫助,還能夠增強 脾胃的功能,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覷。
第二件:揉腹
揉腹健胃消食適當揉腹也能促進腸道的蠕動,幫助加快大便的排出。
揉臍腹法一般選擇在夜間入睡前進行。在按摩前,要求先排空小便,洗淨雙手,在站立或仰卧的姿勢下,放鬆全身。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着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
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按揉50次。按揉時力度要適中,呼吸自然,可以幫助緩解便秘,增強脾胃功能。
第三件:捏脊
換句話説,就是捏脊樑骨,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
捏時,不必拘泥於穴位,因為脊柱的兩側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所經之處,捏脊能對身體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
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還可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用手揉搓脊柱及其兩側也方便快捷。力度可大可小,總之搓得發熱為止。
第四件:踮足功
就是腳尖着地,腳後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
胃的經絡在腳的第二腳趾和第三腳趾之間通過,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
胃腸功能較弱的人可以定期鍛鍊腳趾。你可以踮着腳尖走路,你也可以試試踮着腳尖站個十來分鐘,記住在踮腳尖時要儘可能地把腳踮得高一點,這樣效果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