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兒園,不論對於孩子還是家長來説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得在入園前做好準備。
執筆:王豔微
定稿:蘇子後
研究調查:孩子3歲後,其大腦發育是成年人的73%,送去幼兒園接受教育是是符合其發展規律的。
而這也是他們社會化的第一步,面對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態的變化,肯定多多少少有點不適應,那為了寶寶能順利入園,並更好融入幼兒園生活,家長要在入園前教會他基本的技能,這樣也更容易受到老師和同學歡迎。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入學前,需要學會的事
1、擁有基本的“自理能力”
幼兒園和家裏最大的區別,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幼兒園裏,一個老師要照顧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孩子,很難每個都顧及到。平時在家裏是個小寶貝,可幼兒園的老師並不會像家長一樣對孩子寵溺。
例如,上廁所這件事很多寶媽會在入園前讓孩子掌握。
A媽媽:女兒2歲半的時候就給她定了一個“告別紙尿褲”的小目標。先讓她練習穿脱褲子,之後就給他買了一打如廁訓練褲,不得不説,訓練褲真的很好用,因為尿不會直接漏到地板上,而且褲子洗尿後,也會黏黏的,這樣女兒感到不舒服,尿了幾次就學會自己上廁所了。
B媽媽:我家兒子3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所以給他買了一本有關“拉便便”的繪本,沒想到兒子很喜歡讀,之後我又給他買了個怪物樣式的馬桶,跟他講怪物馬桶裏住着個小怪物,只吃寶寶的便便,之後兒子每天都自己去馬桶上廁所。
2、懂得自我保護
孩子上幼兒園後面對的危險,不僅是陌生的環境,還有更多的陌生人。
在孩子入園前,家長一定給其普及基本的安全常識,比如,面對陌生人的搭訕,要告訴孩子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站在高處,不要在樓梯上和小朋友打鬧等。
其次,最好讓孩子記住父母聯繫方式,名字和家庭住址。
3、培養規則意識
幼兒園已經是一個小集體了,意味着孩子要接觸更有規則的環境。
很多父母都不注重孩子的規則意識,導致他上幼兒園後,會出現別的小朋友在排隊,孩子卻在到處跑;上課鈴聲響了,寶貝還在外面玩的情況。這樣孩子自然沒辦法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建議父母在家時,就要嚴格要求孩子,讓他懂得上桌吃飯的先後順序,在睡覺時不能大喊大叫。
4、學會和同齡小朋友相處
前段時間隔壁家的小女孩上幼兒園沒一個星期就被老師勸退了。只因為説每天都會説一句話“你的爸爸媽媽不要你了,才會把你送到這裏來。”
一句話幾乎惹哭了同班的所有小朋友,最後老師不得不挨個哄孩子。這也是不會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的表現。
除了學會入園前的基本技能外,還有孩子的心理準備也要格外重視,家長要做好正確的引導。
入園前心理準備
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表示:“不要讓孩子直接面對未知的事物,若執意強加,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創傷”。
這個階段孩子孩子處於敏感期,建議家長不要哄騙他去幼兒園,否則會對其造成很大的心理創傷。
可以給寶寶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
嚮往:告訴孩子上幼兒園可以學到好多本領,有許多家裏沒有的各種玩具,還有很多可愛的小朋友可以一起做遊戲,可開心了。
自豪:可以在家做一些幼兒園的小遊戲或者揹着小書包演練一番,誇獎孩子做的真好,讓寶寶自己感受到:我已經長大了,我要上幼兒園了。
熟悉:可以帶着寶寶去幼兒園玩一玩,認識老師和小朋友,帶孩子看看幼兒園的户外運動玩具,看看小朋友們開心的玩耍,可以讓其對周圍陌生的環境有所熟悉,不至於在入院時更手足無措,更慌張。
安心:很多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大部分原因都是沒有安全感,所以家長要讓寶寶意識到爸爸媽媽好愛他,不會丟下他。
其次,家長也需要讓孩子在幼兒園也要有安全感,讓寶寶明白,有任何訴求找老師報告,比如:口渴時舉手,身體不舒服時告訴老師。
孩子入園前需要準備很多,家長可別嫌煩,這些生活的小事可是對寶貝入園有很大的幫助,可以讓其度過一個快樂無憂的幼兒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