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畏縮時,父母運用心理臨界點,可幫助孩子打破恐懼變勇敢
媽媽帶着5歲的女兒桐桐去學游泳,桐桐看到水後也很興奮,開心地拍打着水花。但當教練引導她把臉浸入水裏練習閉氣的時候,桐桐突然恐懼地站了起來,邊哭邊爬上了岸撲入媽媽懷裏。
看着全身發抖的桐桐,媽媽有點丈二摸不着腦袋:“桐桐怎麼了?”
教練説:“把臉浸入水裏應該是她的恐懼臨界點,剛才的閉氣練習可能觸及她的臨界點了,所以她才如此驚慌。”
“原來這樣啊,那桐桐還能繼續學游泳嗎?”媽媽擔心地問。
“當然可以,我們暫時不要觸碰孩子的心理臨界點,可以先讓她到那邊和小朋友們玩玩,然後再慢慢調整她的臨界點就可以了。”教練説道。
果然,根據教練的引導方法,桐桐在和小朋友玩水的過程中漸漸調整了臨界點,從開始接受小朋友把水撥到臉上,到後來自己把臉浸入水中,不怕了。
桐桐從打破恐懼到學會游泳僅用了10天時間。教練説,善用心理臨界點,膽小的孩子也可以變得勇敢。
心理臨界點就是孩子心裏恐懼的那個邊緣點,接近這個點,孩子就會覺得危險,離開這個點,孩子就會覺得安全。
正如像桐桐那樣,她玩水時不怕,但如果把臉浸入水中她就會覺得害怕,所以臉浸入水中,就是酮桐的心裏臨界點。
又如有些人畏高,一旦腳懸空離開了地面,他就會開始害怕。所以,腳踏地面是他的安全臨界點,腳離開地面就是他的危險臨界點。
有些心理臨界點清晰可見,有些臨界點卻是看不到的。例如,有些小朋友怕貓,那她是見到貓就開始害怕,還是被貓觸碰到才害怕呢?這個臨界點需要父母去觀察瞭解才能掌握到,掌握了孩子的心理臨界點,就能幫助他逐漸調整界限,攻破恐懼。
臨界點,是人心裏自己建立的一個重要地點。站在這個心理地點上,前方是危險,後方是安全。面對心理恐懼,我們只能害怕地退縮嗎?不是的,就是最膽小的孩子,他也有戰勝恐懼的能力。他們也許不敢大步地走向前,但是前向邁一小步很多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下面是我與孩子間利用心理臨界點,戰勝恐懼的幾個小例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啓發:
①守好孩子的心理臨界點
兒子小時候很膽小,不敢主動與人交談。面對陌生人,他更是難以衝破那個心理臨界點。6歲的時候,他想吃零食,我把交錢交給他説:自己去買,喜歡吃什麼就買什麼。”
但他寧願不吃也不肯去買,他説:“怕服務員問我什麼。”
怕要説點什麼,便是他的心理臨界點。於是,我就站在收銀台旁邊等他,我説:“你儘管去買,到了收銀台,你可以不講話。如果服務員問,那我來回答。”
兒子同意自己去買,並順利完成了採購任務。整個過程,我什麼也都沒有參與,我只是站在收銀台旁邊,在收銀員問會員卡的時候,代替他回答了會員卡的號碼。
幾次之後,當收銀員問:“有會員卡嗎?”兒子竟很順口就報出了會員卡號碼。
很神奇,兒子的心理臨界點就這樣不攻自破了。而這個過程,我只是在旁邊守護他的心理臨界點,做好他的安全後盾。
②從臨界點旁邊安全着陸
有一次,兒子的眼睛發炎了,要滴眼藥水。但是兒子很抗拒,根本不讓人碰他的眼睛。從看到我拿着眼藥水開始,他就開始尖叫:“不要,不要。”
我嘗試瞭解他害怕的原因,於是我把眼藥水放下,他緊張的情緒才開始緩和。
後來和兒子玩遊戲的過程中,他告訴我:“媽媽,看着眼藥水滴進眼睛的一刻實在太恐怖了。”
原來這就是他的心理臨界點,於是我説:“那就不看着它,我們閉上眼睛再滴。”
兒子把眼睛閉上,我就把眼睛藥滴在他的眼角上。兒子眨動眼睛,藥水慢慢地流入了眼睛裏。從被動的“滴入”到自主控速的”流入”,兒子的恐懼感就這樣打破了。
孩子感到害怕時,我們不要強行觸碰他的心理臨界點,而從臨界點的旁邊着陸,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③膽小的孩子成了勇敢的小衞士
一直護着孩子成長,鼓勵他勇敢。沒想到有一天,角式轉換,兒子成了我的小衞士,助我克服恐懼。
一個假期,帶個兒子到遊樂場去玩。在孩子爸爸的一再鼓動下,我鬼使神差地答應了和孩子坐摩天輪。我是腳一懸空就開始怕的那種——恐高。
摩天輪剛開始啓動,我就開始害怕,緊緊地抓住護欄,閉上眼睛不敢看,只盼着這個旅程快點結束。
感覺到原先坐在對面的兒子坐了過來,小手輕輕地握着我的手:“媽媽您看,這樣看上去天空真美。”
“真的嗎?”我半信半疑。
“真的。”兒子的聲音堅定又充滿誘惑力。
我緩緩地睜開眼睛,看到一縷白雲悠然地飄浮在藍天中。
“嗯,真美!”我不由自主地發出感嘆。
以往站在高處,我看到的只是腳下的恐懼,卻忘了抬頭看看天空的美好。當你眼中有藍天的時候,腳下的恐懼也許就會煙消雲散了。
所謂心理臨界點,其實就是人自己給自己設立的一道防護牆,換個角度,讓孩子看到牆另一邊的美好,他就能邁出小步,打破恐懼,走向勇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