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走路早,代表着智商高?無稽之談,甚至會有危害
每一個寶寶都是上天賜予我們的小天使,當他呱呱墜地以後就成為了父母的中心,做媽媽的從此就踏上了艱辛的帶娃之路,這裏面不僅有沒日沒夜的照顧寶寶,還有更多的是和七大姑八大姨已經小區緊鄰鬥智鬥勇。
“你家寶寶八個月了吧?怎麼還沒長牙呢?我家孫子七個月就出了一顆牙了,是不是孩子缺鈣了?”
“你家寶寶晚上還是總哭鬧?你王姐的孩子早就睡整覺了”
隔壁老王家孩子才九個月,已經開始學走路了,你家孩子十個月怎麼還在爬?聽説孩子走路早晚和智商高低有關係,趕快帶孩子去醫院看看吧。
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高低有關係?
肯定是沒什麼關係的,不僅和智商高低沒什麼關係,和孩子的運動能力都沒什麼關係,影響孩子什麼走路早晚的因素非常多,有的寶媽還想給孩子補點鈣讓孩子能早點走路,如果走路和智商高低有關,那補鈣豈不是直接等於補智商了嗎?這就是無稽之談了。
一般來説寶寶在7個月的時候進入行走敏感期,這時候小傢伙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在地上爬,不過根據數據統計,僅僅只有不到一半的寶寶能在1歲前學會走路,大多數都是在15個月之內開始學走路。
寶寶走路早晚和什麼有關係呢?
1、腿部肌肉因素
只有小傢伙的腿部肌肉發育到一定程度,才能支撐寶寶站立行走,平時爸媽可以和寶寶做一些科學的動作,進而幫助孩子腿部肌肉發育。
2、平衡感因素
站立行走需要大腦來掌握平衡,只有寶寶對於平衡感掌握畢竟好,他才能成功的走路。
3、性格因素
這一點往往是決定孩子走路早晚的重要原因,有些寶寶性格很温順不喜歡過早的去挑戰某些事情,往往就走路比較晚,而有些寶寶就是個急性子,總是很着急去了解新世界,學會走路就比較早。
寶寶走路早真的就是好事嗎?
答案:NO!甚至會有危害。
1、O型腿
在寶寶的腿部骨骼肌肉未發育到一定程度就學走路,在體重的壓迫下很容易導致腿型變形,比如常見的O型腿。
2、長不高
新生兒出生後的第一年脊柱發育快於下肢,過早的學坐和走路壓迫脊柱發育,往往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
3、扁平足
站立以後我們的體重就全部集中到腳部,當寶寶的足弓還沒發育好之前學會走路,往往會導致孩子扁平足。
每個寶寶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路程,作為爸媽不要刻意去和別人家孩子對比這些,不僅沒有任何意義還可能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
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這只是在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中簡化出來的育兒知識,我們不要也不能太過於關注時間點,只要寶寶身體發育一切正常就説明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