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普中國報道:今年年初,有一條關於胃癌的消息,衝上了微博熱搜。原來,美國衞生及公共服務部發布了第 15 版致癌物報告,其中幽門螺桿菌慢性感染被列為明確致癌物。其實這事兒本身倒並不新鮮,因為幽門螺桿菌與胃癌之間的密切聯繫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了。
比如世界衞生組織早在 1994 年就把幽門螺桿菌列為胃癌的第一類致癌原了,之後針對幽門螺桿菌胃炎的《京都共識》中,也已把根除幽門螺桿菌作為胃癌的一級預防措施。
不過,考慮到我國至少有 50 %以上的人口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而且我國本身就是胃癌高發國家,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幽門螺桿菌的危害和預防,接下來咱們就聊聊這個話題。
01
幽門螺桿菌不簡單
幽門螺桿菌,呈彎曲的棍狀形狀有點像江米條,一端生有數根鞭毛,可以用來運動和固定自己。幽門螺桿菌這長相在細菌界只能説普普通通並不出奇,但它卻有一手絕活,那就是能在胃裏生存。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要知道對細菌來説,胃裏可以説是地獄難度,胃酸 pH 值可低至 1 - 2,還有各種酶,對絕大多數細菌來説,光是路過胃都九死一生。唯有幽門螺桿菌,能夠利用鞭毛穿過胃竇部的黏液層固定住自己,並定居在黏液層。它們還自帶尿素酶,能夠分解尿素產生氨來中和胃酸,為自己營造更舒適的生存環境。
幽門螺桿菌舒服了,我們可就倒黴了。
一方面,這些傢伙非法定居的時候,會把我們的胃黏膜屏障弄出破洞,這樣本該被隔絕在外的胃酸就會漏進去,腐蝕胃壁。另一方面,幽門螺桿菌會引起免疫反應,它產生的氨和毒素也會直接傷害胃壁,而這會導致炎症,並引起其他問題。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大部分感染者在早期沒有什麼症狀,部分只是表現出輕微胃部不適、食慾下降等症狀。少部分患者的胃在幽門螺桿菌的侵襲下,胃黏膜因炎症不斷損傷修復,由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慢發展成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這些屬於癌前病變,意味着患胃癌的風險提高。還有部分患者的典型症狀表現為上腹痛,發展為消化性潰瘍。
02
到底怎麼對付幽門螺桿菌?
看到這兒,可能有的朋友要擔心了——什麼?每兩個中國人裏就有一個感染這菌?感染了會得癌?那還得了?該怎麼清除它們呢?
首先,幽門螺桿菌絕非無藥可醫,事實上,很多抗生素都能夠殺死這菌,只是需要彼此配合,還得同服其他藥物來控制胃酸讓抗生素生效。只要治療得法,還是能夠做到根除的。而根據《中國幽門螺桿菌根除與胃癌防控的專家共識意見(2019 年,上海)》,根除幽門螺桿菌後胃癌發病率可下降 53 %。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需要注意的是,治療幽門螺桿菌用藥種類不少,得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服藥禁忌、感染的菌株等因素,決定是否有必要根除、應該如何用藥,這些需要醫生來做出專業判斷,就不再贅述了。但這裏要特別提醒大家,如果醫生判斷需要做根除治療,應務必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否則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還會影響後續的治療。而且,由於幽門螺桿菌很容易在家人之間傳播,因此常需全家一起做根除治療。
此外,能增加胃癌風險的因素不少,幽門螺桿菌只是其中很重要又可以控制的一種,但這絕不意味着感染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得胃癌,因此也不必談菌色變,平時做好預防就可以了。
那麼應該怎麼預防呢?
幽門螺桿菌可通過消化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常見的有口腔傳播及糞口傳播,我們可以平時吃飯使用公筷或進行分餐,用水煮餐具消毒,避免去衞生條件不好的餐館就餐,這些都有助於預防感染幽門螺桿菌。此外有寶寶的家庭也要特別注意,不要親寶寶的嘴,更不要用嘴嚼碎食物吐給寶寶吃。
此外,對於成年人來説,我們可以在體檢的時候,選碳14呼氣試驗來檢測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以便及時應對。
03
老年痴呆?阿爾茲海默病?
這些方法殺菌不靠譜
由於幽門螺桿菌的危害不小,易讓羣眾產生恐慌心理,一些關於殺菌的流言就有了滋生的温牀。
比如有些牙膏產品,就號稱含有乳鐵蛋白,能夠殺死幽門螺桿菌。但問題是,乳鐵蛋白的殺菌效果,遠不如抗生素,而且就算牙膏能殺死一些口腔中的幽門螺桿菌,但按普通的刷牙方式,它們能進入胃並殺死那裏的菌嗎?
既然殺菌效果就不算好,咱們通常也不會生吞牙膏,那牙膏的作用就很有限了。所以那些號稱能殺幽門螺桿菌的牙膏,也許略微有助於預防,但肯定起不到治療的效果。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此外,還有傳言稱多吃大蒜能夠殺死幽門螺桿菌。但問題是,真正能起到殺菌作用的是大蒜素,大蒜素遇熱易分解,生蒜中大蒜素含量又很低,要想達到有效殺死幽門螺桿菌的量,恐怕就得吃下數量驚人的生蒜了,這給人體帶來的刺激,和對口氣的影響,實在是想想都難受啊……
因此,我們應該做的是,正確預防幽門螺桿菌,不幸感染就去看醫生進行正規治療,不要寄希望於這些不靠譜的辦法。
最後總結一下,感染幽門螺桿菌確實會增加胃癌的風險,但並不意味着感染就一定會得胃癌。幽門螺桿菌可以進行根除治療,也能夠預防,注意衞生,理性對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