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時節,中醫專家教你養生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户端5月5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琪 通訊員 陶豔 圖/顧榮)今天是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這個時節,應該如何養生?湖南中醫附一醫院專家今日講解相關知識。
湖南中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專家表示,根據《黃帝內經》,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要注意養心,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身、傷神,以下“三宜”、“三忌”要記牢。
【三宜】
健胃
天氣逐漸變熱,人們的食慾也有所下降。立夏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一併煮粥,放涼後食用,能起到健胃、解暑的功效。
午休
天氣炎熱時,人體血管擴張,大量血液集中於體表。午飯後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腦供血相對減少,人在午後常感到精神不振,因此需要午睡。午睡的時間不宜太長,以30到60分鐘為宜。即使睡不着也要閉目養神、轉轉眼睛,促進血液流到眼部,緩解眼疲勞。
靜心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時要注意清心除煩,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常按揉內關穴(腕橫紋上二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能調心養心、補益氣血、養心安神。
【三忌】
冷飲
喝過多的冷飲會讓“喜燥惡濕”的脾胃受傷,出現腹脹、食慾減退、睏倦等症狀。消熱解暑可以用新鮮果蔬代替,比如西瓜、桃子、草莓、黃瓜、綠豆等,都是很好的清熱利濕食物。
大汗
立夏以後,自然界中陽氣漸長、陰氣轉弱,氣温逐漸升高,體內新陳代謝加快。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汗出過多易傷陽氣。生活中要避免劇烈運動,可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
濕熱
受濕熱天氣的影響,人體也容易出現一些不適反應,包括口苦、食慾下降、腹瀉,還可能出現皮膚濕疹,可多吃些祛濕、清熱解暑的食物調理身體,如薏苡仁、黃瓜、空心菜、萵筍、蓮子、冬瓜等。
[責編:陳舒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