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孩子,看到自己,孩子的樣子,是父母最真實的反映。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常常包含了很多家長自己未完成的夢。
很多父母都會講:
“就是因為我們做不到,才希望你做到啊。”
這樣的話,家長講起來輕飄飄,孩子聽起來沉甸甸。
其實,如果家長認真想一下,就會發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有多難,才變成遺憾。
現如今,卻要求孩子輕而易舉的做到,着實是強人所難。
以下,為大家總結的最毀孩子的5種行為,希望各位家長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豆瓣高分《被忽視的孩子》一書引發很多人的共鳴:
但同時,自己又沒有很強的同理心,不能很好地體會別人的感受,內心很是矛盾。
其實,有這樣的感受,都是因為童年沒有被好好在意,被父母所忽視。
很多家長在孩子表達情緒的時候,不理不睬,這其實已經構成了“家庭隱形冷暴力”。
冷暴力的傷害甚至比打罵孩子的傷害還要深,這種影響是一生的,是不可逆的。
孩子長期生活在冷暴力的環境裏,就會慢慢沒有同理心,長大後也會冷漠應對家長。
孩子:“媽媽,我今天在學校學畫小動物,你看我畫的怎麼樣?”
媽媽:“哦。”
十年後,媽媽:“孩子,你看媽媽最近好辛苦,把家裏裏裏外外都打掃了,你看看是不是很整潔?”
孩子:“嗯。”
人有表達欲的時候,是還心懷希望的時候。
當孩子對家長漸漸不抱希望,就不會再有表達和傾聽的慾望。
孩子和大人的對話,也就會越來越簡潔:嗯、哦、啊、是……
很多家長聽到孩子和自己這樣説話,都會大發雷霆,覺得孩子不尊重自己,但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也沒尊重過孩子。
常常忽視孩子,卻又想被孩子捧着?
《論語》説: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家長也許能將這句話運用在同輩身上,卻很少能如此對待孩子。
其實,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也需要家長的回應,家長切不可端着“父母”的架子,忽視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不僅沒有安全感,也會遠離父母。
光説不做,讓孩子不能信服
就像一位家長和孩子跨越十年的對話:
孩子:“媽媽,我今天在學校學畫小動物,你看我畫的怎麼樣?”
媽媽:“哦。”
十年後,媽媽:“孩子,你看媽媽最近好辛苦,把家裏裏裏外外都打掃了,你看看是不是很整潔?”
孩子:“嗯。”
人有表達欲的時候,是還心懷希望的時候。
當孩子對家長漸漸不抱希望,就不會再有表達和傾聽的慾望。
孩子和大人的對話,也就會越來越簡潔:嗯、哦、啊、是……
很多家長聽到孩子和自己這樣説話,都會大發雷霆,覺得孩子不尊重自己,但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也沒尊重過孩子。
常常忽視孩子,卻又想被孩子捧着?
《論語》説: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家長也許能將這句話運用在同輩身上,卻很少能如此對待孩子。
其實,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也需要家長的回應,家長切不可端着“父母”的架子,忽視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不僅沒有安全感,也會遠離父母。
光説不做,讓孩子不能信服
陪伴一次次缺失,愛意一點點流失。
俗話説: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家長與孩子的疏遠,也是在光説不做的次次疊加下發生的。
家長要想孩子聽進去自己的話,也要做到答應孩子的事情,否則,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一樣,家長終將失掉孩子的信任。
信任防線一旦崩塌,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隔閡也會越來越大。
“説到”和“做到”是兩件事,家長能做到,孩子才信服。
控制慾強,讓孩子變得叛逆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做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干涉隱私的人,長大後幸福指數較低。”
但很多家長卻毫不在意,依舊限制和干涉孩子的自由。
在控制慾強的家長眼中,孩子的幸福感是什麼?
是孩子活成家長想要的樣子。
現實中,控制慾強的家長給孩子卧室裝監控的行為,屢見不鮮。
孩子們的反應也不盡相同,下面這位孩子選擇直接報警。
就像很多網友熱評所説:
“家長並沒有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覺得孩子就該任由自己擺佈”。
“你有多少隱私?”
讓網友們炸開了鍋。
父親的這句話,潛意識裏覺得孩子沒有任何隱私可言,孩子是依附於自己的。
控制慾強的家長,就是這樣讓孩子覺得不被尊重。
無獨有偶,甚至有的孩子,因為此舉,離家出走。
從這兩個例子,我們都可以看出,孩子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家長的控制。
控制慾強的家長,以愛的名義把孩子困在自己建造的城堡裏,一切都看似美好,但一旦孩子嚮往自由的心覺醒了,這一切終將會被打破。
就像明月説的:“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孩子會長大,總有“失控”的一天,這時才是控制慾強的家長最崩潰的時刻。
父母們,給孩子一點空間吧!
一味溺愛,讓孩子自私暴躁
知乎網友就自己的親身經歷給講述了她的困惑:
溺愛的孩子,自私慣了,怎麼辦呢?
“小公主”已經意識到了自己被溺愛的危害:自私、自卑、脾氣大、自負……
她在飽受這種性格的折磨後,選擇上網求助。
《古文觀止》上説:“寵子未有不驕,驕子未有不敗。”
被溺愛的子女沒有不驕橫的,驕橫的子女沒有不敗壞的。
溺愛,終究會讓孩子精神溺亡,無法控制情緒的孩子,是沒有辦法正常生活的。
很多溺愛孩子的家長,如果能早點意識到自己的誤區,給孩子更多成長的空間,讓孩子學會自立,孩子便不必經歷這些。
就像明月説的:“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孩子會長大,總有“失控”的一天,這時才是控制慾強的家長最崩潰的時刻。
父母們,給孩子一點空間吧!
一味溺愛,讓孩子自私暴躁
知乎網友就自己的親身經歷給講述了她的困惑:
溺愛的孩子,自私慣了,怎麼辦呢?
“小公主”已經意識到了自己被溺愛的危害:自私、自卑、脾氣大、自負……
她在飽受這種性格的折磨後,選擇上網求助。
《古文觀止》上説:“寵子未有不驕,驕子未有不敗。”
被溺愛的子女沒有不驕橫的,驕橫的子女沒有不敗壞的。
溺愛,終究會讓孩子精神溺亡,無法控制情緒的孩子,是沒有辦法正常生活的。
很多溺愛孩子的家長,如果能早點意識到自己的誤區,給孩子更多成長的空間,讓孩子學會自立,孩子便不必經歷這些。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會教會孩子獨立,讓孩子有一往無前的勇氣,既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又不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家長一時溺愛,孩子一生波折。
想必,這也不會是家長的初心吧?
打擊挖苦,讓孩子自卑抑鬱
“用功,假用功。”“啥都不會,笨蛋一個。”“自己沒本事被欺負,哭什麼哭。”“連這都做不到,我要你幹什麼。”“你看看別人,你怎麼就什麼都不如別人。”……
刺耳的話,刺穿的是孩子愛家長的心。
當家長老打擊挖苦孩子,孩子會變得自卑,越來越不相信自己。
《少年説》中一女孩對媽媽説:“自己也很努力了,為什麼你就是看不到。”
媽媽回答道:“我知道我一直在打擊你,因為不打擊你就會有點飄。”
一聽媽媽這麼説,女兒哭訴道:“你們一直打擊我,我就會認為自己很差。”
家長一時溺愛,孩子一生波折。
想必,這也不會是家長的初心吧?
打擊挖苦,讓孩子自卑抑鬱
“用功,假用功。”“啥都不會,笨蛋一個。”“自己沒本事被欺負,哭什麼哭。”“連這都做不到,我要你幹什麼。”“你看看別人,你怎麼就什麼都不如別人。”……
刺耳的話,刺穿的是孩子愛家長的心。
當家長老打擊挖苦孩子,孩子會變得自卑,越來越不相信自己。
《少年説》中一女孩對媽媽説:“自己也很努力了,為什麼你就是看不到。”
媽媽回答道:“我知道我一直在打擊你,因為不打擊你就會有點飄。”
一聽媽媽這麼説,女兒哭訴道:“你們一直打擊我,我就會認為自己很差。”
其實,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為家長的打擊對自己來説,有害無益,甚至讓自己苦惱時,家長便不該再繼續打壓孩子。
但有的家長深陷“只有打擊,你才會變好”的想法中,無法自拔,難以溝通。
試想,如果家長可以對孩子多一些理解,傾聽孩子的心聲,小女孩還會委屈的“控訴”嗎?
但有的家長深陷“只有打擊,你才會變好”的想法中,無法自拔,難以溝通。
試想,如果家長可以對孩子多一些理解,傾聽孩子的心聲,小女孩還會委屈的“控訴”嗎?
父母也是在有了孩子之後,才變成父母。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對自己的總結。
沒有人想成為“壞父母”,但卻容易好心辦壞事。
其實,孩子就是世界上的另一個你,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多摸索,多總結,孩子也會感受到家長的愛。
相親相愛一家人,不是説説而已。
各位家長,要行動起來,家才會是最温暖的的港灣!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對自己的總結。
沒有人想成為“壞父母”,但卻容易好心辦壞事。
其實,孩子就是世界上的另一個你,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多摸索,多總結,孩子也會感受到家長的愛。
相親相愛一家人,不是説説而已。
各位家長,要行動起來,家才會是最温暖的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