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被後世譽為“方書之祖”,其中許多在現代都得到了廣泛應用,但總有這麼一兩顆遺珠不為人熟知,今天就來介紹其中之一的王不留行散。
王不留行是味中藥,我想大部分人可能都沒有聽説過,最近“王不留行”這一詞最廣為人知應該是在《全職高手》作為王傑希的角色名。所以我在講這一方劑前,先給大家詳細介紹下王不留行這味藥。
王不留行
它是石竹科植物麥藍菜的乾燥成熟種子,性苦、平,歸肝、胃經。從其功效上來説是味婦科良藥,主治行血通經,催生下乳,消腫斂瘡。治婦女經閉,乳汁不通,難產,血淋,癰腫,金瘡出血。
《本經》注其:\'\'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痹內寒。\'\'除了王不留行散,它還有不少配伍。
《聖惠方》中有一治頭風白屑的藥方: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為末。幹摻,一夜篦去。
方劑組成與原理
王不留行散原方為:“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採),蒴藋細葉七分(七月七日採),桑東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甘草十八分,川椒三分(除目及閉口者,汗),黃芩二分,乾薑二分,芍藥,厚朴各二分。”
其現代配方比是王不留行、蒴藋細葉、桑白皮各75克,甘草135克,川椒(除目及閉口,去汗)22克,厚朴、黃芩、乾薑、芍藥各15克。(用量僅供參考)
上九味,將前三味燒灰存性,合餘藥為末。每服1克。瘡小者外敷,瘡大者內服,產後亦可服。更謹慎些,每服6克,空腹時用熱粥飲下。若感受風寒,去桑白皮。
王不留行散出自《金匱要略》原文曰:“病金瘡者,王不留行散主之”。全方行氣血,和陰陽,起祛瘀活血,行氣止痛之功效,使氣血營衞得以通行,肌膚得以滋養,繼而創口恢復。方中王不留行祛瘀止血止痛,蒴藿細葉清熱毒,行血通經消瘀,桑白皮清熱利水,續絕脈,黃芩、白芍清血熱,厚朴行氣燥濕,川椒、乾薑助行血瘀、温運血脈,甘草補中生肌,芍藥可用於鎮痛。
“金瘡藥”王不留行散的沒落
因此説王不留行散是古時的一金創藥,但它所治的並不只是體外創口,而是瘡瘍。那瘡瘍是什麼呢,怎麼產生的呢?
如果沒有外力損傷形成創口,人體也會形成各種各樣的瘡瘍腫瘤,也就是説形成瘡瘍的關鍵不在於是不是外傷或者什麼病因,更多的是因為人體正常氣血運行的失常,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就是新陳代謝失常。正常情況下,人體產生的代謝廢物會通過人的大小便,毛竅汗孔等與九竅排出,這是人體排邪的正道。當我們身體因為新陳代謝失常,產生代謝的垃圾超過了這些人體垃圾信道所能負載能力以後,有些垃圾就沒法通過這些正道排泄出去,產生堆積,此時就容易滋生病邪。但它積累到一定量怕被“免疫警察”發現,就需要人體開一個“便門”將這些代謝垃圾排出體外,這就是正常情況下瘡瘍腫瘤的發生過程。金創因外傷引起,便以這個創口為“便門”,將這些越過安檢的“不正之氣”排出人體,這跟瘡瘍的發生過程是一樣的。但是無論是正常的瘡瘍還是金創,疾病發生以後,意識形態是一樣的,扶正祛邪。
接下來説説王不留行散為什麼會成為遺珠,這和冷兵器時代變遷成熱兵器時代有關,現代人們對此類治療減少,而且有了更多消炎藥代替,它變逐漸沒落。但實際上,許多創傷並不是消炎去菌就行,要扶正祛邪,根治表裏,現代就有很多中醫師用王不留行散促進肛瘻術後剖口癒合,在抗炎、鎮痛的同時促進血液循環,同理也可用於婦人生產傷口恢復。
禁忌事項
1. 孕婦慎用。
2. 失血病、崩漏病並須忌王不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