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食藥監總局最近發佈了一份官方版的《致癌物質完整清單》,這份清單中把致癌物清單按危害程度分為一至四級。
1級致癌物:指已經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物質。
2級致癌物:對人類可能致癌的物質。
這其中又細分為:
2A級,即有充分的動物實驗證據,但是人類證據有限,包括鉛等;
2B級,即可能性很低的致癌物質,其致癌性在動物和人羣的證據都不足,包括泡菜、滴滴涕(農藥)等。
3級致癌物:現有證據無法分級的物質。
主要是動物和人羣研究的致癌證據都不充分,或動物實驗證據充分但人羣研究則明確無致癌作用,屬於經過研究基本沒有致癌危害的物質。
主要代表:蘇丹紅、印刷油墨、次氯酸鹽、汞及汞有機化合物、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玻璃纖維、茶葉、茶鹼、糖精、靜態磁場、維生素K、膽固醇、滅草隆等。
4級致癌物:相關研究中沒有充足證據證明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質,屬於此類的物質較少。
國家食藥監總局對此致癌物清單的解釋很清楚,在4個等級的致癌物中,1類和2A類致癌物要儘量避免接觸;2B類致癌物無需過度緊張,對於3類和4類致癌物,一般不用擔心,已有研究並沒有發現它們可以致癌。
看了這份清單,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很感慨,有些致癌物質我們天天掛在嘴邊,被它們鬧得人心惶惶,比如2級致癌物中的薯條薯片油條,還有可樂,甚至還有3級致癌物中的蘇丹紅、膽固醇等,一旦吃到這些東西,便如臨大敵,彷彿世界末日來臨。
但奇怪的是,我們吃到1級致癌物時,卻渾然不知自己吃下的是最可能致癌的''毒物'',還把他們當成是美食,樂此不疲,大快朵頤,這簡直是本末倒置,滑天下之大稽!
比如,鹹魚作為''重口味''食物的代表,是深受廣大''吃貨''和''酒鬼''們的下酒菜。科學研究發現,鹹魚中的亞硝酸鹽成分較多,過多的食用鹹魚會造成這些亞硝酸鹽進入到身體中,造成癌變,鼻咽癌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另外,食用鹹魚時,還會造成魚肉中的亞硝胺在身體中經過酶的作用,產生一系列的代謝會造成細胞突變,形成胃癌、肝癌等。
很多家庭裏經常把頭一天吃不完的菜捨不得扔掉,都會放進冰箱裏,第二天微波爐熱一下再吃,並視之為節儉持家的傳統美德。但這次國家發佈的致癌物清單中説得很明確,隔夜菜中由於部分綠葉類蔬菜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類,煮熟後如果放置的時間過久,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鹽便會還原成亞硝酸鹽,有致癌作用,即使第二天加熱也無法去除,所以隔夜菜一定要倒掉,人和動物都不要吃。
檳榔在南方很多城市的年青人當中,成為一種似乎很''時尚''的休閒食品,人人都在嚼着這玩意兒,但世界衞生組織癌症研究中心早就指出,大量咀嚼檳榔,會使患上口腔癌、咽癌和食道癌的幾率增大,檳榔會破壞口腔粘膜,使口腔粘膜變得纖維化,而口腔黏膜纖維化是口腔癌前病變的主要症狀之一。
還有很多人喜歡宵夜擼串烤肉,且不論熬夜和喝酒的危害是公認的,單説説烤肉。
燒烤過程中通常會形成兩種化學物質:雜環胺(HCAs)和多環芳烴(PAHs)。這倆兄弟都是在高温燒烤(包括鐵板燒烤和明火燒烤)牛肉、豬肉、魚肉等肉類時所形成的。具體點説,前者雜環胺是肉內的氨基酸,糖,肌酸在高温時發生反應而生成的。而後者多環芳烴則是因為脂肪和肉汁掉進火焰而形成的(想想烤串時候的場景),苯並芘(BaP)就是一種致癌性很強烈的多環芳烴。燒烤的時候,火焰以及生成的煙霧會把多環芳烴附着在烤肉上,被我們吃下去。
對照這份清單,不難得出結論:一級致癌物不要碰,二級致癌物需少吃,三級四級吃一點問題不大。但這並不意味着,吃了列表上的食物就一定會患上癌症,完全不吃就一定倖免,畢竟健康的身體是各個方面嚴格自律的結果,不僅是飲食,還有運動、作息睡眠、心情等因素。總之,只有健康均衡飲食、加強鍛鍊、增強體質和樂觀的性格,才能讓我們真正遠離癌症!
記得把這份清單發給你的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