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母親的同情嬰兒,預先就對孩子的希望有所準備,而不是等着他來要求。因此,從一出生起,西方人就讓嬰兒承擔重大的責任。在西方人們期望嬰兒對自己的生活作出許多決定,之後成年人根據對嬰兒所下命令的解釋來作出反應。又如,西方的嬰兒可以採取一些行動使自己感到舒服。如果別人抱得不合適,讓他感到不舒服,他就會抱怨,讓人明白他喜歡別人怎樣抱他。
由於嬰兒已懂得了怎樣才能舒服,他的媽媽就會很快知道這一點,雙方之間的交流就會改進。與此相比,馬雅的嬰兒則沒有選擇,他們被傳統的繩索牢固地捆綁着。西方的嬰兒不僅必須主動要求食物,使自己感到舒服,而且他必須安排好對自己最有利的睡眠方式(不過有些嬰兒似乎不善於做這件事)。與成年人呆在一起的時光對嬰兒來説是重要的,至少可以讓他得到食物,感到舒服。
因此,當人們在身邊時他必須設法保持清醒,而當人們不在身邊時再睡覺。在新生兒看來,他不能保證總有人在身邊,而且他很快就懂得只有在他要求食物或舒適時,這些需要方有可能得到滿足。這樣嬰兒就可能因為上述策劃活動而遭受不幸的負面影響,那就是焦慮。如果你從一開始就不能確信下一頓飯從哪來,那麼產生某種不安全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稍大一點的兒童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焦慮或不安全感。
這來自對男女孩所採用的不同撫養方式。人們常常允許女孩子可以比男孩更依賴一些。例如,要得到照看,女孩哭的次數可以少些,而且不必先要求就能比男孩得到更多的擁抱。之後,大一點的男孩就會發現,要求得到別人的幫助不是很容易,他們應比女孩更獨立。這一點在成年男人身上也可看到,他們比女人更害怕依賴。從男女孩一出生起,父母就常常不知不覺地對他們獨立的表現予以鼓勵。
通常對孩子獨立的跡象(如喝夠了就把瓶子推開)幾乎沒有人注意,也不會親切地認可。我曾經聽一位母親在談起孩子的獨立性時這樣説:“我們必須儘早離開產房,因為羅傑(嬰兒)想回家。”我們給予孩子策劃自己生活的自由越多,他們就越需要更多的慈愛和安全。當嬰兒得到父母的照看時,他會有較好的機會表現出色。當然,也有一些單親家庭(一個成年人做着兩個人的工作)把孩子帶得很好,但不幸的是事實並非總是如此,而且這是相當艱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