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超過三級危險了 防濕指南請收好

莫名犯困、身體沉重、沒有食慾、嘴裏發黏……遇上這些症狀,很可能是被寒濕偷襲了。中醫認為,寒濕容易阻遏氣機運行,損傷陽氣,傷遍全身。按照症狀不同,可將寒濕分為5個等級。

一級:多在表皮。多見皮膚瘙癢、濕疹等皮膚問題,感受寒邪或濕氣後瘙癢多會加重。這類寒濕比較好調理,注意日常飲食起居,避免居所內濕氣過盛即可。

二級:多在肌肉。多見酸困累乏、腰痠乏力、關節酸重等,此外,人還會出現面色萎黃、精神疲憊、體倦乏力、食少乏味或食後脹氣、四肢欠温、氣短怕冷、形體肥胖等問題。此類人羣應重視健脾,可適當吃些山藥、小米、蓮子、桂圓、陳皮、芡實、白扁豆等健脾之品,可做粥食用。

三級:多在骨骼。此類人羣多見肩周炎、頸椎病、腰痛、關節炎等疾病。寒主收引,濕邪重滯,容易留在關節骨骼等處,多有骨骼關節處疼痛不適等臨牀表現,且遇寒濕天氣或季節交替時節症狀加重。對於症狀明顯者,宜就醫治療,可通過艾灸、拔罐等外治方法進行治療。

四級:多在臟腑。以畏寒肢冷、腹痛腹瀉、周身浮腫等為主要表現。如果不適症狀較為嚴重,建議及時就醫,服用中藥方劑治療。

五級:全身受累。這是最嚴重的一種,這類人通常免疫力低下,體質易患結節、囊腫、息肉等,且多易再長或復發,建議中西醫同治,以求治本。

濕氣重在預防,送上一份早春防濕指南,可幫助避免濕氣入體。

寒涼水果儘量少吃。養脾胃首先不要過多攝入寒涼的水果。梨子及西瓜、甜瓜、黃瓜等瓜類果蔬雖然營養豐富,但是性味寒涼,早春不宜多吃。

喝熱粥調脾胃。早春時節,養脾胃最好的非小米粥莫屬。中醫和民間也素以小米調理身體。《本草綱目》記載“粟米氣味鹹,微寒無毒,主治養腎氣,去脾胃中熱”。

警惕天氣變化。不要因為氣温暫時升高就馬上脱掉冬裝,早晚氣温較低,謹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保證室內及時除塵通風,以減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據養生中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56 字。

轉載請註明: 健康養生|超過三級危險了 防濕指南請收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