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有了新型靶向療法,可特異矯正功能失調神經元

(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記者 周學津)11月2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團隊在《細胞》發表最新研究,提出一種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的新型神經調控技術,該療法在不影響大腦其他神經環路的情況下,對帕金森病累及的關鍵神經環路進行精準靶向干預,為帕金森病臨牀治療提供了潛在的全新策略。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路中華研究員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記者介紹,目前,對於帕金森病的確切病因和發病機制並不明確。影響帕金森病有兩條關鍵神經環路,分別是“直接通路”和“間接通路”,兩條環路各有一類關鍵的神經元,即促進運動的D1中棘神經元,和抑制運動的D2中棘神經元。

帕金森病有了新型靶向療法,可特異矯正功能失調神經元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科研團隊在討論研究進度。受訪者供圖

“D1神經元就像‘油門’,而D2神經元就像‘剎車’,當車子想要啓動時,‘油門’踩不動,‘剎車’鬆不開,車身就會不停地顫,自然就啓動不了了,帕金森病患者亦是如此。”路中華解釋,由於中腦黑質腦區的多巴胺神經元大量死亡,不能精準調控D1和D2神經元,使得D1神經元的運動促進作用降低,而D2神經元的抑制運動作用增強,致使其所在的兩條關鍵神經環路活動失調,進而產生一系列運動障礙症狀。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所陳曄菲博士表示,大腦的神經網絡中存在着近千億個神經元,想要特異性干預功能失調的D1神經元,而不影響其他神經元功能,並起到治療帕金森病的效果,並非易事。“自2017年開始,我們團隊開展了大量的實驗和多輪篩選,最終獲得了可適配新策略的三個關鍵組件,據此組成新型神經調控技術。”

“對比現有左旋多巴藥物治療,新型神經調控療法起效更快;單次給藥後藥效維持至少24小時(左旋多巴藥效通常不超過6小時);在長期持續給藥(超過8個月)後藥效穩定,且不會引發異動症等副作用。”路中華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40 字。

轉載請註明: 帕金森病有了新型靶向療法,可特異矯正功能失調神經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