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遊戲、推薦充值 學習類APP亂象叢生

封面新聞記者 朱寧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譚羽清

近日,李女士總被7歲大的女兒纏着説要下載一款名為My Cat的電子寵物遊戲。

但平日李女士對孩子管教嚴格,只允許她用手機學習,孩子是從哪接觸到的遊戲?

追問下才得知,女兒是在用一款名為“小學生口算”的APP刷題時看到了My Cat的遊戲的廣告。

隨着線上學習需求的增加,各類學習APP也不斷湧現,包括背單詞、學古詩、打卡學習記錄、線上自習室等等。

8月25日,封面新聞記者下載體驗學習軟件時,卻發現學習類APP問題頻出,“小學生口算”推廣遊戲,“伴魚繪本”推薦充值,“天天消成語”出現“看廣告,贏紅包”等誘導信息……

記者調查:

多款學習APP有隱患 以“助學”之名,藏廣告“撈金”

根據李女士演示,封面新聞記者也下載了“小學生口算”。

推廣遊戲、推薦充值 學習類APP亂象叢生

“小學生口算”做題頁面

剛開始根據提示選擇做題,頁面的上方和下方,就顯示了遊戲APP或其他APP的下載鏈接。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這款APP的供應商還提供了其他如“小學古詩文言文”“詩詞大全”等7款學習類APP,其中的廣告投放情況都和口算APP類似。

此後,記者又下載體驗多款學習軟件,發現大部分還存在彈出充值界面誘導消費的情況,如果不小心點錯,就會直接“被消費”產品。

以兒童學習軟件“伴魚繪本”為例,進入APP界面後首先就出現了數個充值選項,各種誘導充值的內容被包裝成可愛的圖片或問題,而APP的整體佈局以付費欄目為主。

推廣遊戲、推薦充值 學習類APP亂象叢生

“伴魚繪本”推薦充值界面

還有一些APP打着“學習能變現”名號,誘導使用者觀看其他內容平台的廣告。

例如一款名為“天天消成語”的APP,進入後不管是在初始頁面、簽到頁面還是答題頁面,處處都顯示着類似“看廣告,贏紅包”的誘導信息,廣告一旦打開則會強制播放,無法關閉,而廣告推薦的其他平台年齡分級有的是12+,有的則是17+。

封面新聞記者通過手機軟件商店,下載了近三十餘款學習APP中有不止5款軟件出現上述各類廣告。

從業者説:

程序開發簡單 部分APP急功近利

隨着90後家長羣體的成熟,教育類APP在應用市場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開發教育、學習APP的人也越來越多。與教育機構的傳統盈利模式一樣,付費課程也適用於教育類APP。

據瞭解,目前市場主流的學習類APP分類較多,從語言類、學前教育類、考試應用類等不一而同,雖然分類不同,但較為常見的盈利方法卻是相似,大多為錄製好課程視頻之後,上傳到APP中,有需求的人就會進行購買,然後在平台上進行學習。

“如果平台做大了,這部分課程的成本會比較低,主要就是師資的課時費和設備費用,而這個課程又可以賣出多份,所以利潤相對較高。”有教育APP運營總監對記者表示,這種方式是最容易變現成功的,也是眾多中小企業入局學習APP最優先考慮的。

“開發一個簡單的學習APP應用,開發的週期最快在兩個月左右,價格大概在10萬-20萬之間。”有產品經理告訴記者,目前學習類APP外包項目極多,大多數投資不超過50萬,都是一些小公司來運行,這種APP大多數要求功能都是播放視頻或者添加一些閲讀和直播功能,通過視頻收費來達到獲利的目的。

“接廣告對於教育、學習類APP運營來説應該是已經放棄這個項目了。”上述運營總監對記者解釋道,正常情況下,教育類APP推的應該是自己的課程和充值內容,如果到了接廣告的地步,説明這個項目基本上已經沒有或只有極少運營人員來維護了。

律師觀點:

涉嫌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 應加強監管和處罰力度

對於學習設備涉及遊戲推廣是否違法等問題,記者採訪到兩高律所郭鵬劍律師,其表示,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確規定,以未成年人為服務對象的在線教育網絡產品和服務,不得插入網絡遊戲鏈接,不得推送廣告等與教學無關的信息。

郭鵬劍説:“從目前的法條來説,這類APP不僅給作為受眾的青少年和家長帶來安全隱患;還違反了相關的市場和法律規定,理應受到嚴懲。”

針對目前學習類APP存在的亂象,郭鵬劍表示,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加大巡查和處罰力度。對於“表裏不一”包裝成學習類工具的遊戲軟件嚴加處罰,此外各大應用商店也應當主動處理用户舉報和投訴,加強對軟件上架的把關,一旦發現此類APP應當立即作下架處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4 字。

轉載請註明: 推廣遊戲、推薦充值 學習類APP亂象叢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