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開始,家長們都在關注怎麼能夠讓孩子的腦發育變得更快。新一代的年輕夫妻,甚至在孩子還在胎兒時期就開始了“早教”,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胎教”,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實際上,想要判斷孩子將來聰不聰明,其實可以通過一些細微的表現來觀察,尤其是孩子的手部發育情況。
據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的智慧大多都是通過“手”來開啓的,因為手是孩子與感官上的東西直接接觸的“媒介”,能夠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從而達到更好的腦發育效果。
孩子手部有這些表現的都很聰明1、孩子手上的精細動作發育良好
一般情況下,年齡越小的孩子,手上的精細動作越難實現,因為手的神經系統與腦部直接相連接,這時因為孩子的腦發育還未達到一定的程度,因此在手指的各方面動作上也表現得較為“笨拙”。
如果孩子相較於其他孩子能夠表現出較為精細的手指動作,那麼可以確定這部分孩子的手指發育情況較為良好,同時也意味着腦發育程度較高,當然也就更加聰明。
建議:如何鍛鍊孩子的手指精細動作
同樣,通過鍛鍊孩子手指的精細動作,其實也能夠促進孩子的腦發育。因此,家長們在平時可以嘗試着去鍛鍊孩子的手指,一開始可以通過讓孩子去接觸較小件的物品,而不是較大件的物品。
可能部分家長會覺得,一開始應該讓孩子接觸大件物,再慢慢過渡到精細小物件,這才符合精細鍛鍊。
實則不然,之所以一開始讓孩子接觸大件物,原因是孩子們可以通過大件物來鍛鍊肌肉的靈敏度,因為小件物對於孩子來説較為輕鬆,很難達到理想的鍛鍊效果。
而之後慢慢過渡到小件物,是因為孩子的肌肉靈敏度得到鍛鍊之後,再去接觸小物件,這時對小物件的直接觸覺會進一步鍛鍊孩子手指的協調性,不再只停留在第一階段的簡單撫摸、觸碰、感受等。
2、孩子的動手能力較強
如果孩子的動手能力較強,那麼這部分孩子的腦發育程度也會相對較高。因為動手能力較強的孩子,基本都是靠腦部刺激去實現的。
孩子在嬰幼兒階段,腦發育正處於高峯期,如果這一階段能夠引導孩子去實踐操作,讓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提升,也是對腦發育的一大幫助。
其實孩子動手能力強,並不是單一作用的結果,這一部分孩子往往也伴隨着思維較為敏捷、觀察力高、注意力相對專注等等,可以説是一項考察綜合素質的表現。
但是部分家長面對孩子的動手能力,直呼“傷腦筋”,因為孩子太過能折騰,不論是家裏的什麼東西,只要他們感興趣,都會上手操作一番,簡直是把家裏“搞翻天”。
針對這種情況,部分家長便會選擇制止,明確告訴孩子,不可以碰、不可玩,只能看,而這無疑就是限制了孩子的能力發展,也錯失了孩子腦發育的最佳時期之一。
個人建議家長們可以將危險物品藏起來,放在孩子找不到、接觸不到的地方,至於其他東西,如果孩子有興趣,可以讓孩子自由玩耍,在孩子2歲之後,慢慢引導他們學會自己收拾,到了3歲左右,基本就能夠養成習慣,到時候家長們也就不用再操心“髒亂差”的問題了。
3、孩子學會“主動輸出”了
孩子腦發育的最高程度應該是孩子學會“主動輸出” 了,通過平時的所看、所想,最後自己去動手實踐,與動手能力不同的是,動手能力是基礎階段,而主動輸出的高級階段。
因為這是孩子腦意識的一種輸出與學習以及再進步的狀態,説法相對抽象,家長們只需要理解達到這一階段的孩子往往都會比其他孩子更加聰明即可。
主動輸出的孩子往往表現為自己的想法比較多,且較具有創意與實踐性,並且孩子們會將其在實際中操作出來,一系列的正反饋正是孩子腦發育的積極表現。
當然,話又説回來,如果你家孩子不具備這些情況,其實也不用着急,那是因為你家孩子腦發育程度相對較慢。
因為所有的孩子(除了極個別的天才或是智力發育滯緩的孩子)到最後智商發育程度都會趨於相近,只不過是早晚的問題,但孩子腦發育較早自然是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