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餐廳,隔壁桌是一對年輕夫婦帶着個小寶寶,孩子媽媽一直讓孩子多吃點,説:“寶寶要多吃點飯飯,這樣才能長高高呀。”旁邊的孩子也重複着媽媽的話,説:“吃飯飯,長高高!”這時,孩子的爸爸帶着嚴肅的語氣和媽媽説:“你不要總是教孩子説這些疊詞,這會影響他的語言發展的。”是的,和孩子説簡單的“兒語”容易被理解,但是長期使用卻會輸入錯誤的語法。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分階段使用“兒語”。
就如老子所説:“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凡事都有兩面性,對於“兒語”的使用,也不能一概而談,它既有優勢,也有劣勢,家長只有瞭解其優劣兩方面,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兒語”使用的優劣1. “兒語”的優勢
在孩子最初學習語言之時,語言能力較弱,他們更加關注的的是家長的語氣和情緒,家長使用緩慢的語速可以讓孩子更加容易聽清和理解,高語調的説話方式和生動的表情也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使他們產生模仿和重複的行為。
同時,多使用疊詞可以加深孩子對詞語的印象,也可以幫助孩子用簡單的詞語表達自己的需求。這些交流方式可以使孩子更容易學習和記憶詞彙,為下一步將詞彙串聯,使用句子奠定良好的基礎。
2. “兒語”的劣勢
如果孩子對於説“兒語”形成了習慣,那麼可能會阻礙他們正常的語言發展,形成錯誤的説話語法,在日後的表達或寫作中也會犯錯誤。但是5歲以上的孩子在形成語法表達習慣之後,這種劣勢就不明顯了,由此可見,這種劣勢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現象。
“兒語”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家長要學會明辨使用的方式方法,根據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正確使用“兒語”,使其最大程度地發揮優勢。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地分階段使用“兒語”呢?1. 嬰兒期
①交流時使用生動的表情
在孩子的嬰兒時期,他們對於大人的面部表情非常敏感。實驗證明,當家長用嚴肅的表情面對嬰兒時,他們會感覺到焦慮不安,而當家長換成微笑生動的表情,並對於孩子的表現給予積極的回應時,嬰兒的情緒是十分穩定並且愉快的。
②多使用擬聲詞和疊詞
兩歲之前的孩子,大多數只能説單字,疊詞可以讓寶寶加深對詞語的記憶,同時,擬聲詞有利於強調發音,增強寶寶對於事物的感知和記憶,比如清晨聽到鳥叫時,可以通過“啾啾”這樣的擬聲詞來告訴孩子,讓孩子對於鳥產生相關的記憶。
2. 幼兒期
①耐心聽孩子説話
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些小錯誤,比如發音不清或者表達不清楚,造成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困難。這時,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多表達,耐心地聽孩子説話。孩子發音錯誤時,不要急於糾正,可以採用引導的方式,先讓孩子再説一遍,然後表示自己聽懂了,再教給孩子正確的發音方式,並且告訴孩子他要表達的就是這個。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會更願意去表達。
②多使用關聯詞和短句
2歲以上的孩子,就到了語言的爆發期。這時,家長要適當減少“兒語”的使用,並引導孩子多使用關聯詞和短句。研究證明,18個月的孩子就可以聽懂一些關聯詞,2歲以上,就可以使用了。因此,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要注重語句的連貫,讓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學會運用,能夠正確地理解和使用關聯詞語,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
③引導孩子多用語言交流
有時孩子在表達意願時可能不會使用語言,而是使用身體動作示意。這時,家長即使明白了孩子的意思也不要先表現出來,而要讓孩子説出來,可以用一些問題來引導他們。
比如“你想要什麼呢?”、“你認為這是什麼感覺?”、“這個好不好吃?”等等,這樣的問題可以給孩子更多語言表達的機會,同時還能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漸漸孩子就可以很自然地説出自己的想法了。
梁啓超説:“人生百年,立於幼學。”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父母的引導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正確使用“兒語”可以為孩子的語言能力的發展鋪築穩固的基石,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夠用最好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