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遲就是比別的孩子笨?別讓寶寶一出生就成為你的“攀比工具”

聽老人們經常説起這樣一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攀比”,對於很多富有攀比心理的父母來説,孩子便成為了他們的“攀比工具”。

比如讓孩子拼才藝、背唐詩、比學習成績......

總有部分家長努力地想要證明自己的孩子就是比別人假的優秀,不然的話他們就會十分焦慮,然後逼迫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加強技能,直到超過其他孩子為止。

雖然很多家長都對這種明裏暗裏的較勁、攀比,特別的嗤之以鼻,但不得不承認,我們每位家長多多少少都曾經在寶寶兩歲之前,把他們拿來和別人作比較:

我家寶寶還沒長几顆牙呢,人家的寶寶都能咬東西了;我家寶寶怎麼還是隻會往外蹦出一兩個字,人家孩子都會説好多詞語了;都快一歲半了還沒學會走路,我家孩子是不是沒其他孩子智商高......

在寶寶一兩歲的這個階段,家長們都盼望孩子趕快長大,能説會道、蹦蹦跳跳的,這份心情我們都能理解。

但是過多的同齡寶寶作比較,甚至有的家長還會因此而較勁、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問題......這樣只會讓父母自身陷入焦慮的死衚衕,很難走出來。

科學認識孩子的生長髮育,不要走入誤區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誤解,例如:早走路的孩子智商更高;;1歲了還不會走,是孩子營養沒跟上,發育有問題......

今天在這裏,就要嚴肅認真的告訴大家,這些説法純屬瞎扯!

首先,我們拋開個別病理因素導致發育不良的孩子不談,其實孩子早走路和晚走路都是正常的,沒有什麼可比性。

因為每個孩子的體質都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有的娃10個月就能晃晃悠悠往前走了,有的到17個月了還是出門就抱住大腿不敢撒手。

大部分的時候,影響孩子學會走路時間早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

1、寶寶的體格

結實強壯的寶寶們一般會比較早地學會走路,但一些相對胖、肉呼呼的寶寶們,他們會稍微晚一點才能獨立行走。

因為他們身上的肉肉鬆松的,所以需要更多的力氣支撐他們獨自站起來,並向前走。

2、寶寶的腿型

有時候,腿偏短、偏壯的寶寶們。會比腿生的細長的寶寶們先學會走路。因為“小壯腿”能夠更好地幫寶寶們保持平衡,更快的適應獨自站立和行走。

3、寶寶的性格

有的寶寶天生膽大、好奇心強、探索欲強、愛冒險,他們應該一直都是處在到處亂爬的狀態下,所以他們會更快地學會走路。

那對於膽小、謹慎的寶寶們來説,他們學會走路就沒有那麼快了。

記得媽媽曾經很我説過,以前小區裏有個比我小几個月的女寶寶,當她還只有五個月大的時候,她就會順着媽媽抱着他的手臂向上爬,特別好動,所以她很早就能在地上跑了。

可我是個膽小的孩子,都一歲了還天天要人抱着,從來都沒有自己走過路。

有一天,媽媽在和外婆閒聊,一下子沒有拉住我的手,我竟然向前走了幾步,然後停下來,又向前走了幾步,從那之後我就也是個會走路的寶寶了呢!、

4、寶寶的基因遺傳

可能有的父母自己小時候就很晚才學會走路,從而遺傳到了自己抱抱這裏,所以建議父母們,還是先去找自己的爸爸媽媽,倒騰倒騰自己小時候的那些事兒吧!

從以上幾點看出,寶寶學會走路都是遲早的事,父母們不必過度焦慮,更不必將寶寶和別人家早早學會走路的寶寶作比較了。

到底寶寶走路有多遲,才需要去看醫生?

可是看着別人家的孩子都能下地了,家長們不着急也不可能,那麼寶寶學會走路的最晚時間線是什麼時候呢?

我們參考人類大運動發展里程碑數據來看,9~15個月的寶寶,會逐步學會扶走,可他們獨立走路的時機,還是會受到外部環境、情境,和內部性格因素的影響,仍然具有隨機性。

少數孩子在15個月之後才會獨立行走,如果寶寶到18個月了還不會走路,可能就會需要讓醫生做做檢查了。

不盲目攀比,是為人父母最寶貴的教養

我們經常説,有教養的孩子討人喜歡,那今天我要説,“有教養”的父母也討人喜歡。

不盲目攀比,就是當代父母最稀缺的教養了。

每一個孩子都是泥土中一粒粒單獨的“種子”,他們都在等待屬於自己的時機,破土發芽,沐浴陽光,希望我們的家長不要把他們當做自己的“攀比工具”,讓他們自由地野蠻生長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6 字。

轉載請註明: 走路遲就是比別的孩子笨?別讓寶寶一出生就成為你的“攀比工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