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非常貪玩,有的時候家長讓他去做什麼事情,總是會百般推脱。我們總是會聽見孩子要求家長,“媽媽,就讓我再玩五分鐘吧,就五分鐘。”大多數家長都會心軟聽孩子的,讓孩子再玩五分鐘,可家長們都知道,五分鐘是絕對不可能停下來的。
那麼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父母兩種不同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將來
第一種:“去玩吧”,小孩子嘛,多玩一會也沒關係
放任孩子一次不要緊,但是孩子可能會因此養成不好的習慣。
首先家長明明和孩子已經約定好了五分鐘,如果孩子不遵守也可以的話,那麼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就沒有契約精神。6歲前是孩子形成人格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候如果放任了孩子那麼他們長大了也不會有契約精神。
其次,如果多次放任孩子這樣的話,那麼家長也會失去身為家長的威信。
孩子還小,如果家長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孩子可以自己隨便,那麼時間長了孩子可能會覺得家長説的話並不是很重要。那麼以後家長在向孩子下達命令的時候,孩子就不會老老實實的聽話。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要是沒有一個怕的人,那麼他的教育是絕對不行的。一點都不怕家裏的大人,家裏的大人一點兒威信都沒有,那麼孩子就更不可能聽話了。
最後,孩子很可能養成出爾反爾的習慣。
看電視這是一件小事,但是孩子可能會因此而養成説話不算數的習慣。
看電視説話約好了的不遵守倒是小事,但是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孩子到社會上以後的事情也難説。試問又有誰交朋友願意和一個説話根本不靠譜的人呢?習慣都是在一點一滴當中養成的,雖然事情小,但是家長還是要加以重視。畢竟沒有什麼習慣,是孩子天生就有的,都是養成的。
第二種:“寫完再玩”,作業寫完才可以玩
這種方法首先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可以讓孩子更有時間觀念,要明確的告訴孩子既然約定了就一定要遵守。而且也會讓孩子知道父母是遵守承諾的。自然而然的也會遵守和父母的約定,父母在他這裏已經樹立了權威性。
不然孩子很有可能養成拖拉的壞毛病。
對於玩這個問題,家長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再等等,再等等最後幾分鐘”。孩子總是拖啊拖,這一拖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就過去了。在玩這件事上拖,孩子很有可能也會在其他的事情上拖,拖來拖去的就養成了事事都拖着的壞毛病。
如果想要孩子養成自覺的習慣,父母應怎樣教育?
家長應該非常理性地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繼續玩。向孩子説明緣由,讓孩子明白自己是有其他的任務沒有完成,應該讓孩子先完成他的任務再去玩。這樣的孩子以後辦起事來才會知道輕重緩急,不會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
如果孩子不願意,也要對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千萬不能對他大吼大叫。大吼大叫只會增強孩子的反抗心理,讓孩子有更加不滿的情緒。
家長可以換一個角度,比如説給孩子的相應任務制定一個完成時間,如果超過了時間沒有完成,那麼就要受到自己的懲罰。可能孩子第一次還是會選擇玩而沒有完成任務,那麼當他受過幾次懲罰之後,孩子下次就一定會記住要先去完成任務。
這樣的孩子以後就會非常聽話,有紀律性,而父母的威嚴也可以樹立起來。
另外還可以在家中設立一個獎勵制度,做到賞罰分明。
父母也要儘量做到以身作則,既然自己讓孩子去忙,而不讓孩子看電視,那麼這個時候父母也不應該看電視。不然的話,孩子肯定是要心存不滿,不會聽從啦。父母要用自己的行為來告訴孩子什麼樣是對的,什麼樣是錯的,好讓他向着正確的方向發展。
從生活當中的點滴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讓孩子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