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藏族麪包師的情懷 2015.9.22日

在西藏拉薩有一家名為“阿可丁藏式麪包坊”的小店,它的開創者是一對夫妻——來自日喀則江孜縣的藏族小夥巴桑次仁和來自貴州的漢族姑娘滿馨蔚。小店主打黑青稞麪包,原料全部來自巴桑次仁家中的八畝黑青稞地。圖為老闆巴桑次仁(右)與妻子滿馨蔚在店中合影。(圖/文 新華社 劉東君)

 

巴桑次仁告訴記者,小店取名為“阿可丁”,是因為妻子滿馨蔚是名資深手風琴演奏家,而“阿可丁”又是手風琴英文Accordion的漢文音譯。舞蹈演員出身的巴桑次仁2006年與手風琴演奏家滿馨蔚相識相戀。2007年,兩人打算共同做一件甜蜜的事情來見證愛情,那便是做甜點。

 

“起初並沒有想到要盈利,只是生活的樂趣而已。”巴桑次仁説。在初做甜點的過程中,一直懷有民族情懷的巴桑次仁想到了利用西藏的傳統食材——青稞做原料,而且他老家的黑青稞具有比傳統青稞更高的營養價值。在當時的西藏,麪包的概念還沒有推廣,青稞的食用方式比較單調,做成糌粑後,受眾面只有藏族老百姓。夫婦倆想出了一個“西西結合”的方式——利用西藏的食材結合西方的烹調手法,來開一家藏式黑青稞麪包坊。圖為店中的幾款青稞麪包。

 

有了夢想就有了動力,巴桑次仁從07年開始便利用每年休假時間到處拜師學習麪包製作與西點烹飪法,最終在四川成都拜師成功。他借宿在朋友的小店裏,騎着自行車起早貪黑地學習技藝。直到2009年,巴桑次仁與妻子在拉薩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店。巧的是,第一家店開業當日,他們的女兒也呱呱墜地,這種奇特的機緣,使巴桑次仁更有信心將藏式黑青稞麪包事業做下去。圖為店員在整理櫃枱上的黑青稞麪包。

 

巴桑次仁在“阿可丁藏式麪包坊”門口的犛牛模型前展示黑青稞“牛糞麪包”。牛糞麪包是店裏最有代表性的點心,它一直被巴桑次仁津津樂道。他介紹説,黑青稞烤製出的麪包,如果不加修飾,形狀與顏色跟風乾的牛糞極其相似。牛糞是西藏農牧民重要的燃料,用來取暖、做飯等,同時牛糞文化還是西藏獨特的文化現象之一,有着諸多與之相關的民間故事與民俗活動。也因為如此,巴桑次仁將西藏的牛糞文化結合進了西方的麪包中。

 

店員在為顧客準備冰飲。

 

顧客在品嚐自制酸奶蛋糕。

 

手工青稞冰激凌。

 

如今,藏式黑青稞麪包坊已在拉薩開了四家店,廣受當地羣眾和遊客的歡迎和好評。巴桑次仁告訴記者,發揮創意把青稞製成各種形式的點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食用,以此吸引更多的人來了解西藏文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8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的一天:藏族麪包師的情懷 2015.9.22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