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希拉里參與總統競選敗北,發表演講稱:“這個至高至難的玻璃天花板,我們這一次並未打破,但是感謝各位,它已出現1800萬道裂縫,讓前所未有的光明照射下來,讓我們所有人充滿希望。我們確信,下一次的道路會順暢一些。”這句話成了預言:在2016年的大選中,她如願以償地成了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美國很多媒體報道她是第一位成為總統候選人的美國婦女。其實希拉里並非第一位參選美國總統的婦女。砸玻璃天花板的美國女性更是可以排一長隊。
俄亥俄州霍默村有一塊牌子,稱最早參選美國總統的婦女是維多利亞·伍德海爾(Victoria Woodhull)。1872年,她作為“平權黨”(Equal Rights Party)的推選的競選人蔘與總統競選。希拉里是職業政客,善用影響力做交易,與華爾街關係曖昧。而伍德海爾自身是成功的華爾街經紀人。伍德海爾參政後,在婦女權利上奔走呼號,其主張在當時頗有革命性。她是婦女投票和平權運動的一位先驅。因第一個丈夫酗酒、偷情,她與之離婚,併發起了“自由之愛”(FreeLove)運動,宣稱自己和其他女子應該有權選擇愛誰不愛誰,結婚還是離婚。19世紀末環境比今日保守了不知多少,她這些論調保守派人士極為反感,並羣起而攻之。當時有漫畫(見下圖)裏把她説成是“女撒旦”,説良家婦女寧可被酒鬼丈夫和孩子拖累,也不會學她樣跟她主張走。
在輿論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下,她索性自己投資辦報,在自己的報紙上曝光著名牧師亨利·沃德·比切(Henry Ward Beecher)與牧區一位已婚婦女偷情的醜聞,結果因“有傷風化”的報道,遭到逮捕。選舉當天,她還在監獄裏。在言論更為自由的今天,這些報道根本不算什麼事。她爭取女權,但尊重生命,反對墮胎。而今,在墮胎問題上,民主黨基本支持墮胎權,共和黨基本反對,陣線分明,一些候選人怎麼容易贏得選票怎麼説。相對而言,伍德海爾更有主見一些。
百年之後的1972年,另外一位女子作為民主黨參選總統。她是黑人婦女是雪莉·切森(Shirly Chisholm)。切森父母都是底層勞動者。切森出生於布魯克林,為第二代移民,其職業生涯早期從事幼教,後積極倡導早期教育,成為這方面的權威人士。她後來當選紐約州議員,並於1968年當選國會議員,她也是首位成為國會議員的黑人婦女。擔任議員期間,她作為核心人員,制定了《婦嬰兒童補充營養(WIC)》法,給低收入的孕期和哺乳期婦女和她們的孩子,提供免費營養食品。該法律至今仍讓美國低收入家庭受益。1972年,她作為民主黨宣佈參選。她的參選是典型的逆水行舟:不僅面臨白人的種族歧視,還要應對黑人男性對黑人女性崛起的警惕。即便這樣,她還在初選中贏了幾個州。競選失利後,她在國會繼續為婦女兒童、城區貧民、醫療保健事業奔走,她反對徵兵,反對越戰,在民主黨內威望極高,一度成為民主黨黨團大會秘書長。作為黑人婦女,她的參政活動,給後來的奧巴馬和希拉里鋪了路。
其他婦女參與總統競選的還有很多,如國家平權黨的貝爾瓦·洛克伍德(Belva Ann Lockwood)”、人民黨的瑪格麗特·懷特(Margaret Wright)、公民黨的索尼婭·約翰遜(Sonia Johnson)等。美國闢謠網站斯諾普斯列出了將近20個之多。這些婦女面臨挑戰,迎難而上,創造機會給後人鋪路。
熟悉美國婦女運動歷史的希拉里,不公開肯定這些婦女先驅的努力和貢獻,而把自己塑造為“玻璃天花板”的砸錘人。“玻璃天花板”一説雖形象生動,但相對於她的前輩而言,此説幾乎是莫須有,或者説是皇帝的新裝。政治正確的大環境,讓希拉里打女性牌罕有風險。她甚至説:“説我打女性牌是吧,這牌我打定了,給我發牌!”(Deal me in!) 伍德海爾自己遭到指控時暴露某些階層的虛偽卻被捕。切森作為黑人婦女,面臨雙重歧視,在白人男女和黑人男子中腹背受敵。與她們相比,希拉里佔盡優勢。希拉里有一個強有力的丈夫克林頓,鞍前馬後替她效力。本可成為她強勁對手的副總統拜登,因兒子去世過度悲傷不願參選。她現在的共和黨對手,是爭議不斷的川普。希拉里坐在巨人的肩膀上,天時地利人和,卻時不時在擺敲碎“玻璃天花板”的姿態,營造開拓者的形象,稱自己“創造了里程碑”,是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主要黨派的候選人”。用這樣的“功勞”爭取婦女支持,多少有些投機,這或許可以給她爭取一些選票,卻也會讓一些對這些做派反感的人,轉投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