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這十年 他溜索過江不下500次 2015.12.16日

阿主是雲南電網迪慶供電局燕門鄉供電所的所長。為了讓當地百姓用上電、用好電,阿主和所員們每天溜索過江數十次,被稱為“溜索電工”。

阿主原名頓珠品楚,在藏語裏頓珠是圓滿成功的意思、品楚是是吉祥的意思。鄉里人都管他叫阿楚,只是發音不準,久而久之就變成了阿主。他17歲去當兵,退伍回來落户發現身份證上姓名寫的阿主,從此也就將錯就錯。2004年開始,阿主成為了雲南電網公司迪慶供電局德欽分局燕門鄉供電所的所長。十三年來,他和所員們進出村寨,抄表搶修,管護着轄區內2222户居民的用電。他們最離不開的,是一根溜索。(南方電網特約)

燕門位於瀾滄江上游、梅里雪山腳下,轄區580平方千米燕門鄉境內居住着藏族、納西族、傈僳族、漢族、怒族、白族等7個民族,少數民族佔90%。阿主和他的隊員們就服務着雪山腳下的這片土地。

每天早上7點鐘,天剛微微亮,阿主就起牀了。一大早,阿主就接到瀾滄江邊一個村民打來的報修電話,他立即騎上摩托車出發了。

瀾滄江大峽谷,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全長150公里,最大海拔高差4734米,谷深、江窄、流急,無以為渡,當地人稱“隔河如隔天”。在燕門鄉,這種高風險的出行方式仍是過江的倚仗之一。十三年來,為了讓當地老百姓用上電、用好電,阿主和他的所員們常年通過溜索過江,因此他們也被稱為“溜索電工”。


溜索分為兩種,一種是陡溜,兩根索道利用上下落差推進;一種是平溜,靠人力一點點手動挪移。阿主平時走的都是陡溜,只是有時力道沒掌控好,溜索就會停在中途。過溜索最難的是控制速度,控制好的一分鐘都不用,控制不好,二十分鐘都過不去。速度快了會衝到對面山上,速度慢了會懸吊在溜索的凹底。圖為一處溜索的樹樁被繩子磨出了一道深坑。

35平方毫米的鋼絞溜索和洶湧澎湃的瀾滄江是阿主每次架杆拉線的必經之路。如果人吊在索上,那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江潮湧,只能吸口氣,一點一點用手挪過去。不足百米的江面,能走上大半個小時,還得全神貫注,隨時留意別掉下去,不然滾滾江水瞬間就吞了你。等到了對岸,腿早軟了,兩個胳膊幾乎舉不起來,歇很久才能恢復。

曾經有一次,由於沒經驗,阿主剛好到凹底時停下了,最後用了近半個小時才爬過去。他説:“溜一次怕一次,但工作需要,再怕也得溜。”阿主在燕門工作的這十年,為了解決老百姓的供電問題,溜索過江不下500次。

每年5月到10月,瀾滄江漲潮,水勢悍猛,這種時候溜索過江,半邊身子常會泡在水裏,不僅不舒服,還很危險。另外在下雨時,水浸索滑,容易剎不住車。為了架線通電,阿主最多的時候一天在江上來回10幾趟“練輕功”,成了名副其實的“空中飛人”。


燕門鄉只有一條主線,全長34公里,但分支奇多,總長130多公里,排查故障是個大工程。山上的小動物很多,如小松鼠、野雞等,他們在山間跳躍着,很容易損毀變壓器。有時,滾石的滑落也會擊壞絕緣瓷瓶,塌方泥石流則容易造成斷杆、倒杆、斷線等大的問題。阿主經常主動登上8-12米高的基塔去排查故障。

燕門供電所裏一共7個人,配有一輛皮卡。除了所裏唯一的女孩子阿妮吾姆平時留在辦公室負責接聽報修電話外,其餘6個人每天吃了早飯就開車出門。他們有時早上6點出去,晚上12點才回。加班的晚上,有時回來還能吃到阿妮吾姆煮的飯。

燕門供電所雖然只有7個人,管轄範圍卻有580多平方公里,阿主和他的所員們任務十分繁重,每個人都承擔着抄表、維護線路、搶修等任務,再加上燕門鄉山高坡陡,路途遙遠,他們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僅2011年,他們就徒步行走了4000多公里,搶修線路380多次。

繁重的工作間隙,他們也有着自己的調節方式。有時,阿妮吾姆也會跟着男隊員們一起去巡線。午餐時間到了,他們帶了肉和叉子在河邊燒烤,把凍過的西瓜浸在河水裏。阿妮吾姆説,有一次阿主坐在石頭上唱歌,次里尼瑪和丁爭農布在打鬧,剩下的人笑着看熱鬧,她站在火邊,透過烤肉的煙氣,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燕門當地的每一個村民都知道阿主的電話號碼,大家都叫他“好用的阿主”。阿主一接到報修電話馬上就出發,不管道路多遠,上山還是溜索,他從不抱怨。有時,他也會接到鄉親們的求助電話,阿主都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圖為一户村民送給阿主葡萄表示感謝。

對阿主的“好用”感受最深的,是燕門鄉斯利村的都吉立青老爹。都吉立青一家2001年從山上的村子搬遷到瀾滄江對面,成了單門獨户。由於這裏距離山上的村莊有10多公里,不在供電規劃範圍內,老人一家每天只能生火做飯,靠點蠟燭度過漫漫長夜。盼電,成了老人心中最大的願望。2006年,阿主去拜訪這位老人,得知了這個情況。

阿主向上級主管部門打了報告,申請通過後,阿主決定從800多米遠的江對面為老人一家架杆拉線。為了早日通電,阿主承擔起架線的主要任務,不顧個人安危,不懼艱險,每天在瀾滄江上來回溜10多次,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把電從洶湧澎湃的瀾滄江對岸接了過來。

通電當天,都吉立青老人用顫抖的雙手為阿主獻上了潔白的哈達後泣不成聲。阿主收到老人的哈達也很激動,他説:“送哈達是藏族最崇高的禮節,我感到非常自豪。”


阿主每天九、十點鐘才下班回家,工作上的忙碌,讓阿主常常難以照顧到妻兒。阿主的妻子阿姆今年37歲,她在德欽昇平鎮人民政府工作。從2005年到2010年,阿姆幾乎每個晚上,都跟着阿主一起出門搶修,她成了燕門鄉供電所的“榮譽編外員工”,直到兒子阿楚的降生。寒冷的夜裏,一家人在温暖的燈光下圍坐在一起吃飯是阿主最幸福的時刻,阿姆做的紅燒肉也是常年奔波在外的阿主念念不忘的美味。

從海拔5300多米的雪山,到1000多米的河谷,阿主幾乎用腳步丈量了燕門鄉的每一寸土地。在這片美麗的雪域高原上,阿主就像靜默的雪山一樣,堅定而執着地守護着他的家,守護着如同他家人般的全鄉各民族父老鄉親的萬家燈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18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的一天:這十年 他溜索過江不下500次 2015.12.16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