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王曦煜/文 俞躍/攝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去思成堂的時候,在村裏遇到幾位老人。

他們有的在村裏待了一輩子,見過思成堂後殿沒被拆除的樣子。有的參與過後來的重修。

於是我和老人們結伴而行,去尋訪這座比這些老人更老的餘氏宗廳。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有所思

位於淳安汾口鎮的汾口村是個老村子。

據《璜堂餘氏宗譜》記載:唐代末年,餘氏先祖為避黃巢之亂,從遂安遷到開化。到南宋建炎二年,餘氏從開化回遷遂安十二都大屋基。及至元代,再遷居此地,居餘家畈東邊。

古代三十畝為一畹,傍畈建村,林木葱鬱,頗有別墅,故名畹墅畈。

餘氏搬來此地迄今已有680年。

思成堂建於1550年左右,由余文發和余文積兩兄弟領銜率眾建成。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我到思成堂時,天色將暗。

走進去,四合院形制的老家廳在暮色中帶着舊時氣息,撲面而來。

前廳磚木結構,四合院式,硬山屋頂,四方磊落。穿鬥式的樑架結構,帶着繁複的徽派雕刻,肅穆中也帶着鮮活的氣息。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老人們在廳裏三三兩兩地走着,抬頭看看天井處灑下的天光,微眯着眼。

有老人説,這個廳裏最特別的,就是那懸空飛掛的四掖柱,這可是一絕。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我順着老人手指的方向看去,那邊橫樑斗拱連接處,赫然只有一截柱子懸空飛掛,而且四面均是如此。

據説這是利用斗拱和穿梁,通過力學原理,巧妙地設計出來的。

這在當地的祠堂家廳中極其少見,所以村民將思成堂稱為“嚴州第一廳”(明代時改建德府為嚴州府,屬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府治建德,轄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6縣)。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清順治年間的進士、被譽為“浙中三毛”之一的毛際可,曾受邀撰寫堂記。傳説他對着思成堂匾額,思索良久。

在堂記裏,毛際可提到,“思成”一詞出自《詩·商頌》:“湯孫奏假,綏我思成。”大意是祈求先祖賜我成功的意思。

有趣的是,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古建築研究與保護專家梁思成的名字也來源於此,而他曾專門研究過真武殿的懸空柱,和思成堂的可謂異曲同工。

思深才實,思實有信,思信始行,思行乃成。

有所思,思祖先創業的艱難,也思子孫守業的不易。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有所成

歲月流轉,思成堂陪伴一代代村裏的餘氏族人生息繁衍。

上世紀50年代,思成堂的後殿被拆除,建成了一所學校。

有老人説,自己還在學校裏讀過書。

如今,在思成堂後面,當時建成的學校還在,打掃得很乾淨,但已經沒有學生,黑板上空無一字。

但當年,很多餘家人,就是在這學校的琅琅書聲裏,學成畢業,走出村子,或者,若干年後再回來。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1997年,思成堂險些被拆掉販賣,餘氏族人奮力保護才得幸存。

2011年,思成堂大修。老人們看着廳堂慢慢恢復成他們兒時眼中的樣子,思緒萬千。

修的是家廳,修的也是人心。

餘氏家訓的第二條,就是修身,修致誠正。正己修身,方有所成。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庭院裏的兩株鐵樹,長得繁盛蒼翠。

有同行的老人笑笑,説,看,當年我親手種下的,很多年了,如今我也老了。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這是東晉桓温的感慨,桓温的老家就在距此不遠的安徽。

有所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割捨掉一半建成學校的思成堂,看着族人們成才,想來也不會意難平。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

淳安縣汾口鎮

聯合出品

記錄一鎮一村的文化根脈

【之前,我們都記錄了什麼】

汾口尋根1|紅色魯村:一中堂裏來了紅軍

汾口尋根|開篇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6 字。

轉載請註明: 【汾口尋根2】汾口村思成堂:有所思有所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