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這家“三八理髮店”經營了70多年 2016.3.9日

上世紀四十年代,周恩來和鄧穎超到貴陽一家理髮店理髮,鄧穎超看到店裏都是女性理髮師,笑説何不叫“三八理髮店”?於是店名一直沿用至今。

在貴陽,有一家理髮店名為“三八理髮店”, 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創立至今,已經營70多年。據悉,創立之初,理髮店名為“紅梅”,是一家國營理髮店。鼎盛時,店裏有33位理髮師,且全部都是女性。後來,周恩來和鄧穎超夫婦到店裏理髮,時任全國婦聯副主席的鄧穎超看到店裏都是女性理髮師,笑説,這裏都是女性同胞,何不叫“三八理髮店”?於是,店名就真改了,並一直沿用至今。(圖/文 羅禹) 

師傅們通常每天早上9點上班,下午6下班。開工前,師傅們總會先給自己打理乾淨,給每個來理髮的顧客好心情。 

白大褂歷來是店裏的統一工作裝。隨着改革開放,許多新潮髮廊出現,燙頭、焗油、染髮等一系列新鮮事物開始走入國人的生活。在貴陽街頭,大大小小的髮廊、造型工作室頻頻出現,傳統理髮店因此受到衝擊。“三八理髮店”的經營也受到重創,每況愈下。

在這裏,還能看到理髮師使用堪稱“古董”的老式吹風機。師傅説,這種老式吹風機風力柔和,可以細緻吹出髮型。


1989年,“三八理髮店”面臨關閉,師傅們都對理髮店有着深厚的感情,捨不得這塊老牌子就這麼被“摘”了,於是推選魏清華、夏培英夫婦承包下來,帶領大家繼續經營。魏清華夫婦帶着大家,辛苦了兩個月,便讓幾近關門停業的理髮店扭虧為盈。如今,夏培英(圖中)已不再理髮,有時間時,她就在店裏給師傅們當“助理”。

“三八理髮店”有自己的黨支部,夏培英是店裏的黨支部書記。

“三八理髮店”用傳統方法,以熱毛巾包頭做發,這樣的好處是不會損傷髮質。

理髮師用老式花筒給顧客做捲髮。


店裏的毛巾為男女分開使用,通常理一次頭髮,一個男性顧客要用三五塊毛巾,而女性顧客要用上十來塊。

1995年,中國實行國有企業改革改制,領導也給魏清華和夏培英夫婦下了最後通牒:要麼個體經營,要麼關張大吉。在當時,面對每月3000多元的房租和10餘位師傅的飯碗,月收入只有80元的魏清華、夏培英賭上了全部身家。“市場競爭躲不開,我就不相信傳統手藝在市場中沒有立足之地!” 

店裏師傅們用的髮油和老式木柄鋼針滾刷,充滿“老上海”式的懷舊味。

一位師傅從高温消毒桶裏取出熱毛巾。 


現在店裏也有男性理髮師,但所佔比例很小。一些師傅會把餐盒帶到理髮店,午飯就在店裏吃。

一個師傅在排班冊上籤下名字,店裏師傅們收入都是工資加提成,多勞多得,大家自覺排班,這樣能保證人人都有活幹,這也是“三八理髮店”秉承多年的好傳統。

而今,“三八理髮店”又面臨困難挑戰。魏清華嘆了嘆氣:“相關部門把這個傳統理髮店與新潮髮廊、時尚造型室歸於一類,税收等相關費用也和髮廊、造型室一樣,我們理一次髮30塊,做一個髮型100多塊,真不能跟他們做一個顧客就是幾百塊的相提並論……” 

理髮店如今面臨的困難讓魏清華(圖左)倍感壓力,但他們夫婦為了店裏的師傅們和這塊老招牌,一直咬牙堅持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6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的一天:這家“三八理髮店”經營了70多年 2016.3.9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