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周穎、王麗萍、張超)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各地民俗文化活動陸續登場。那麼關於元宵節您瞭解多少?元宵節的來歷是什麼,元宵和湯圓有何不同?除了吃元宵,河北各地還有哪些特色民俗?一起來看!
今夜元宵節 願人月兩團圓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據美食專欄作家、中國餐飲文化大師孔潤常介紹,元宵節在古代又稱上元節、小正月、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在古代,“夜”和"宵"是同一種意思,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這一天,各地有吃元宵、觀花燈、猜燈謎、踩高蹺等一系列的民俗活動。
mp4
元宵軟軟糯糯 裹着如意吉祥
北方人:元宵節當然是吃元宵!
南方人:元宵節我們吃湯圓!
同為糯米皮包餡的元宵和湯圓,有什麼不同呢?
美食專欄作家、中國餐飲文化大師孔潤常:
1.製作方法不同。北方的元宵是滾出來的,一般先把餡料團成圓球,然後放在糯米粉上,來回篩動,使糯米麪一層一層粘在餡上。南方的湯圓是包出來的,把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做成面片,把餡包進去。
mp4
石家莊市永輝超市小馬店工作人員正在製作元宵。通訊員李泉攝
2.餡料、口味不同。北方元宵餡料比較單一,多為五仁、豆沙、黑芝麻,以甜味為主。南方湯圓餡料種類多樣,除了五仁、豆沙、黑芝麻以外,還加入了鮮花、火腿、鮮肉,酸甜辣鹹口味豐富。
3.吃法不同。南方湯圓煮着吃,而北方元宵除了煮以外,還可以蒸,甚至可以炒着吃。如果煮的話,北方元宵一般需要煮10分鐘左右,湯比較濁,南方湯圓煮3至5分鐘就行,湯清。
4.保存方法不同。北方元宵由於是滾出來的,不易長時間保存,如果放到冰箱冷凍,容易出現乾裂,而南方湯圓相對保質期較長。
mp4
“現在出現了很多新的餡料,比如説水果、抹茶、咖啡等等,也是為了適應當下年輕人的口味,但是總之我們無論吃北方的元宵還是南方的湯圓,都象徵着闔家歡樂團團圓圓。”孔潤常説道。
正月十五鬧元宵
舞獅子
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2021年2月22日,民俗表演隊在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沙流河鎮沙流河村表演舞龍(無人機照片)。
掛花燈、觀花燈
觀燈是元宵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相傳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
2月23日晚,石家莊市鹿泉區土門關驛道小鎮掛滿花燈。張超攝
2月23日晚,石家莊市鹿泉區土門關驛道小鎮掛滿花燈。周穎攝
猜燈謎
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中國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2021年2月22日,秦皇島市海港區新一街社區居民和大學生志願者共同猜燈謎。通訊員曹建雄攝
河北各地節日特色民俗活動
石家莊 正定:高照
高照又叫中幡,有百餘年曆史,據説起源於皇帝盛大的儀仗隊,儀仗隊們在閒暇之時弄幡旗,最終練得一身絕活。為皇帝打旗講究“吉星高照”,據此取名“高照”。後來此技藝流轉到正定新城鋪村,村民代代相傳沿襲。2007年,正定高照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
廣平:踩蹺
廣平縣“踩蹺”鬧元宵更可謂是一道豐富的元宵節“大餐”。高蹺在廣平縣已流傳了幾百年,其中以店西村最有名,幾乎家家户户都有踩高蹺的高手。無論男女,人人都練就了一腳功夫,只要一綁上高蹺就能疾步行走。
井陘:拉花
井陘拉花。河北日報記者杜柏樺攝
河北較為獨特的元宵節習俗有井陘的拉花,井陘拉花是一株古老藝術奇葩,在井陘有多種流派沿傳,尤以東南正、莊旺、南固底的拉花最為出色,最有代表性。有關“拉花”稱謂的傳説很多:一説拉花是在拉運牡丹花過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稱“拉花”;又説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諧音;還説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
邯鄲:武安儺戲
邯鄲的武安儺戲也是元宵節一種特有的習俗。儺舞是古代祭儀式中的一種舞蹈,儺戲是在到儺舞的基礎之上發展形成的戲劇形式,儺祭源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到商代形成了一種固定的用以驅鬼逐疫的祭祀儀式,周代叫做儺。
滄州:烤病根兒、走百病
“烤,烤,烤病根,烤了前身烤後身,烤得病根離了身……”正月十五這天,家裏的大人會讓孩子們到村外撿拾些玉米秸、棉花柴、枯枝落葉等。吃過晚飯,月亮也升起來了,人們抱着白天拾來的柴禾,相邀鄰里,互喚玩伴,成羣結伴到村邊的空曠地帶或小河溝裏點燃篝火,這“烤病根兒”的大戲就開演了。隨着時代變遷,“烤病根兒”的習俗逐漸被“走百病”“遛百病”所替代,時間也變成正月十六。晚飯後,人們或三五成羣,或成雙結對,在大街小巷漫步穿行。走到十字路口,就會把提前準備好的硬幣遠遠扔在身後,寓意把災病全部扔掉。
張家口蔚縣:打樹花
蔚縣打樹花。河北日報資料片
打樹花是河北省張家口蔚縣暖泉鎮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具有特色古老節日社火,至今已有500餘年歷史,是用熔化的鐵水潑灑到古城牆上,迸濺形成萬朵火花,因猶如枝繁葉茂的樹冠而稱之為“樹花”,其壯觀程度不亞於燃放煙花。後來,暖泉鎮每逢元宵佳節期間“打樹花”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打樹花也作為一項古老技藝,成為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綜合河北新聞網、河北日報、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網等)
【來源:河北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