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梨新韻

文/席波

清明節這天的清晨,再訪行宮,去看古梨樹,去賞新梨花。

上一次的行宮之行還是在疫情前,肆虐的疫情兩次阻滯了與行宮古梨樹的相遇,這一次,算是久別重逢吧,欣喜之情自不待言。

走進行宮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乾淨整潔的道路,兩側白牆紅瓦的村居錯落有致。

因為是清晨,太陽還沒出呢,街上行人不多,但是已經有遊人進入街巷去賞梨花了。

不愧是梨花部落,行宮村門前、屋後、路旁等閒置空地都栽滿了花草和果樹,當然最多的就是隨處可見的潔白的梨花了。

爛漫的花朵與特色壁畫相映成趣,一種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洋溢着美麗鄉村的和諧文明之風。

行宮村,因金斗山曾建有泰山行宮而得名。相傳,該行宮為碧霞元君東行駐蹕之所,故稱泰山行宮。

清康熙年間,有人在該行宮附近築室墾殖,漸成村落,遂以行宮為村名。1959年,新泰縣在行宮村建果樹建園藝場,栽植蘋果數萬株,尤以金帥蘋果最為著名,1962年因此改名金果村。因村民對行宮有着濃厚的感情,也為建設新泰市最富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古村莊,於2017年10月又更名為行宮村。

行宮村的梨樹是由陳氏家族約在1860年前後栽植,在村東栽植東西兩行,每行16棵,南北兩行每行10棵,在村西南北、東西各一行共30餘棵。

另在村中零星栽植數十棵,成活後經過嫁接改成優良品種,此品種成熟時呈金黃色,果形像似耳墜子,故名金墜子梨,於每年的中秋節時成熟。

算起來,這些古梨樹大約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了。

每到清明前後,村內的這幾十株百年古梨樹,老幹虯枝,花開如雪,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來一睹古樹新花的風姿。

因為疫情關係,我是特意一大早來,為的是避開喧鬧的人羣。沒成想,就是這麼早,還有一大羣晨跑的朋友已經在梨花樹下穿梭了。

他們一邊跑跳,一邊拍照,那些美女們更是在那棵老梨樹王下襬出各種pose,拍個不停。

雖然光線不是很好,天色灰濛濛的,但是潔白的梨花總是那般純潔,那般嫵媚。

特別是當太陽露出來她的臉龐,儘管略顯羞澀,猶抱琵琶半遮面,但是,在梨花叢中若隱若現,脈脈含情,霎時也是醉了遊人。

徜徉於梨樹街巷,盡情按動快門,怎樣拍,都是一幅純淨的美圖,怎樣拍,都是那般讓人心醉。

行宮村依託百年古梨樹,提煉本村歷史文化的豐富內涵,依託獨具特色的古梨樹地理空間,突出“賞梨巡禮”主題,打造出“梨花部落”形象,改造提升了村東南“梨花街區”,突出了梨、禮文化元素。

如今的行宮村,古梨傳奇孕育於肥沃的文化土壤,以梨傳禮,成為獨特的文化傳承。

古梨新韻
古梨新韻
古梨新韻
古梨新韻
古梨新韻
古梨新韻
古梨新韻
古梨新韻
古梨新韻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6 字。

轉載請註明: 古梨新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