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點土成金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紅河點土成金

紅河瀘西紅土地。 雲南省紅河州瀘西縣文旅局供圖

紅河點土成金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新街鎮愛春村,遊客在梯田裏遊覽。 張洪科攝(人民圖片)

美麗的雲南省有諸多瑰寶,其中不少大自然傑作都與土有關,一個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哈尼梯田,一個是在紅河瀘西,有一片被稱為“大地的調色板”的紅土地,還有一個是紅河建水縣的千年紫陶。土是萬物之根本,如今,這種以“土”為代表的產品,正成為紅河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生態奇觀

世界文化遺產紅河哈尼梯田,分佈在哀牢山南部的元陽、紅河、綠春、金平等縣,初墾於隋唐。

紅河哈尼梯田,是一套延續千餘年的生態農耕系統:山頂的森林涵養水源形成涓涓細流,為山腰的村寨提供生活用水,又為村寨下方的梯田提供灌溉水源;之後,流水繼續順流而下,在低地河谷交匯成河流,再通過蒸騰作用將水分搬運回森林。“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循環往復,生生不息,這是紅河哈尼梯田的生態奇觀。

哈尼族有句老話叫“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人”,親近自然的哈尼族,是崇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民族,所以哈尼村寨一般建於半山腰上,寨後山頭有茂密的森林資源。

1300多年前,哈尼族祖先細心保護着茂密的森林。圍繞森林涵養出的豐富水源,在森林之下搭屋建寨,又在村寨周邊依山隨勢挖田引水,開墾出宛如天梯的哈尼梯田。

他們修渠灌田,田渠以“木刻分水”制度,保持了梯田的用水公平和諧,而沿梯田而下的水,在河流中又形成水蒸氣,進入大氣變成降雨,隨着人類開展活動,不僅沒有破壞自然循環,反而幫助它變得更加良性。

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哈尼族姑娘與全球參會嘉賓分享了世界文化遺產紅河哈尼梯田“人與自然”共生共享的經驗:哈尼人在複雜多變的地形和獨特的氣候裏,在15—75度之間的山坡上,窮盡心力開墾梯田、種植水稻,通過哈尼子孫的接棒“雕刻”,造就了紅河哈尼梯田奇觀,創造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有多高”的奇蹟,生動證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如今,紅河哈尼梯田從鄉愁裏找到了自己的“致富經”。諾瑪阿美莊園位於哈尼梯田遺產區哈尼小鎮內,遊客在莊園的客房中就可觀賞梯田、雲海、蘑菇村莊等梯田景觀,莊園推出的雲端梯田晚宴也常常是一位難求。距離諾瑪阿美莊園不遠的阿者科村,梯田如綠毯般鋪展,蘑菇屋掩映在滿目青翠間。2018年以來,當地實施“阿者科計劃”,通過利益分紅機制與村落保護細則的綁定,村子實實在在有了改變:村民們真金白銀的分紅收入多了,潛移默化的內生動力增加了,遊客們的旅遊體驗提升了。阿者科村為鄉村振興、傳統村落和梯田文化遺產保護,找到了一條可持續的旅遊發展之路。

裝點大地

藍天、白雲、紅土地,青山、綠水、金田園,行走在紅河瀘西的紅土地上,心中油然而生對這片沃土的敬意與歡欣。

瀘西縣位於雲南省東部、紅河州北部,地處“四州市”“五縣市”交匯處,是通達中原腹地和滇中城市羣的重要樞紐。紅河瀘西的土壤類型主要為赤紅壤、紅壤、黃棕壤等,瀘西也被稱為“紅高原”。

紅土地寧靜、恬淡,上面種植着薄脆多汁的高原梨、原生態的蕎麥……在這塊土地上,紅色越發濃烈,綠色更加生動,遠遠看去,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蔚為壯觀。風的撫觸、太陽的照曬、雨水的沖刷,讓這片紅土地長期處於温暖濕潤的環境中,千百年來,當地農民在紅土地上努力耕作,將紅土地裝點成了色彩絢麗的寶地。這裏是攝影家的天堂,是文人墨客抒懷的聖地,它迷人的魅力在於巧奪天工的“大地藝術”之美。

在“紅高原”瀘西,土還催生了旅遊經濟。

位於瀘西的城子古村背山面水,屹立於飛鳳山上。山前碧水環繞、綠野鋪陳,土黃色的建築物在陽光照耀下發出光芒,這裏正成為廣受遊客喜愛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古村土掌房首尾相連,與山坡融為一體,不可分割。村子坡頭屋後,風光旖旎,景色誘人。緊密相連的土掌房羣落,形成“你家的房頂是我家的庭院”的建築風格,被譽為民居建築文化與建造技術發展史上的“活化石”。農民在屋頂忙碌着翻曬糧食,小孩聚在一起玩耍嬉戲,呈現出一幅恬靜安謐的太平景象。

城子古村也是彝族繁衍生息的村子,悠久的農耕文化承載着深厚的鄉愁,古村上演過土司首領的人生悲歡離合,是一個湮沒的古府、一個塵封的古國。“一村一府一古都”是它固有的稟賦和突出的品牌,許多遊客來此尋古探幽。

“陶”出匠心

在紅河州建水縣,以土為元素的產業正在大放光彩。

建水其地,山川信美,鍾靈毓秀。陶出於土,在匠人手中經過摔打,經過搓捏,而後,在窯火煅燒裏完美涅槃,由土成器。

紫陶始於宋代,成長於元明清時期。紫陶採建水近郊五彩山之紅、黃、青、紫、白五色陶土,經制泥、拉坯、裝飾、刻坯、填泥、精修、燒製和無釉磨光等八大工序製作而成。歷經數代人傳承和弘揚,紫陶燒製技藝集書法、繪畫、雕刻、鑲嵌、燒製、磨光等工藝於一身,形成了“陰刻陽填、殘貼鑲嵌、無釉磨光”的藝術特色。

如今的建水紫陶,百花盛開,百家爭豔,傳統與創新相結合,浮雕、浮刻、氣燒相結合。

作為雲南省第一批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之一,建水紫陶裏街區紫陶大師雲集,文化展演活動豐富。遊客來這裏,能享受一場視覺與味覺交融的盛宴。

舞台演藝、漢服巡演、古琴演奏等文化展演活動,再現國風盛宴,帶給遊客視覺衝擊;汽鍋雞、曲江烤鴨、獅子糕、豆麪湯圓、建水豆腐、米線等特色美食豐富多元,滿足遊客的舌尖慾望。

在建水很多地方,遊客都可以參與拉坯體驗,見證陶泥成形的過程。拉坯機飛速旋轉的同時,濕潤的陶泥在雙手的撫摸下,温柔乖巧,順從地隨着雙手一邊旋轉,一邊慢慢升高、延展、合攏、彎曲,按照自己的想法拉成杯子、碟子、碗等各種造型,最後,還可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或寫上有紀念意義的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12 字。

轉載請註明: 紅河點土成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