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全媒體記者 劉青)9月27日,以“讓世界認識中國秦嶺”為主題的“丈量大秦嶺”主題文化傳播行動從天水啓動後,參團的專家學者和作家分乘四輛汽車開啓了探訪西秦嶺的行程,當天的主要安排是通過探訪渭河源和白石山,向人們科普秦嶺與此的關係。
“丈量大秦嶺”團隊走進渭河源
上午9:30,“丈量大秦嶺”專家團從石窟藝術之城天水出發,向西秦嶺山地與黃土高原交匯區定西市出發。中午12時許來到渭源縣,簡單用餐後便直抵青山環抱、雲霧繚繞的渭河源風景區考察調研,隨團的地質、水文和礦產專家用專業方法採集了源頭之水,著名秦嶺文化學者、《渭河傳》作者王若冰等飲水談渭河、説秦嶺,道出了渭河與中華文明的血脈之緣。
青山環抱的渭河源風景區
“丈量大秦嶺”團隊專家學者在渭河源考察
“丈量大秦嶺”團隊專家學者在渭河源頭飲水説秦嶺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幹流和眾多支流都發源於秦嶺,包括渭河源的南源和北源,均發源於西秦嶺支脈鳥鼠山,全長818公里,流域面積134766平方公里,橫跨甘、陝兩省,在陝西潼關秦嶺山下匯入黃河。渭河從渭源縣流出後在天水和寶雞之間先後有發源於秦嶺山區的榜沙河、籍河、姜清河、石頭河加入;進入西安後,發源於秦嶺的灞河、滻河、灃河、澇河為渭河補充了豐富水源。
源河源頭風光 曹新傑攝
渭河百里畫廊 陳宏偉攝
渭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搖籃、中華文明和中國傳統文化發祥地。藍田人、大荔人、伏羲女媧創世神話傳説,以及大地灣、北首嶺、半坡村、老官台遺址證明,秦嶺渭河之間是中國遠古人類繁衍棲息的温牀,華夏文明曙光初照和中國文化萌芽、發展、壯大的核心腹地。特別是秦嶺渭河護佑下催生的周秦漢唐所創造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極度輝煌,以及疆域面積、世界影響力,不僅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巔峯,也讓中國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影響至今的“中國智慧”。因此,渭河文明是黃河中上游文明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歷史資料顯示,在距今2000多萬年前的新第三紀時期,現在的渭河就是歷史上的黃河古道。
“丈量大秦嶺”團隊走進冶力關風景區
離開渭河源,“丈量大秦嶺”專家團出定西,向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的白石山行駛。對於本次“丈量”活動而言,這是萬里行程中最關鍵的一站,大秦嶺的最西端。
“丈量”團首席專家、陝西地礦集團總工程師王根寶解讀秦嶺地質構造
當“丈量大秦嶺”團隊的最後一輛汽車抵達海拔2695千米的杓畦觀景台時,先期到達的“丈量”團首席專家、陝西地礦集團總工程師王根寶早已和李方周、董天印擺好了專業解讀秦嶺地質的態勢,只見一張巨大的《中國中央造山系勉略複合斷裂構造帶及鄰區構造圖》鋪滿了臨時拼接的休息桌上。王根寶正在為隨團的作家、學者和各領域專家講解秦嶺地質與關聯範圍。
“丈量大秦嶺”團隊走進白石山
據介紹,地質學上的秦嶺最西端為西傾山,位於甘肅東南,青海省東部,在青藏高原東南部邊緣處,屬於崑崙山巴顏喀拉山東北邊緣餘脈。西傾山山峯主體位於甘南州境瑪曲、碌曲兩縣之間,西端延伸至青海省境內。整個山體呈西北東南向展布,主峯哲格拉臣肖位於瑪曲縣尼瑪鄉境內,海拔高4510米。
西傾山是洮河、白龍江、大夏河的發源地,洮河和白龍江的分水嶺,又是黃河水系和長江水系的分水嶺。在地質上西傾山屬西秦嶺與崑崙兩地槽褶皺系的聯結地段。
白石山雄姿 王若冰攝
西傾山脈延伸至甘肅省甘南州境後析為南、中、北三支,自西向東呈龍爪狀展布。西傾北支自西向東由達里加山、太子山、白石山、蓮花山、侯旗大山等山峯形成山系,略呈西北-東南向長垣狀展布。西傾中支由加威也卡、阿米公洪、臘利大山、斜藏大山、大石山、業利大山等山峯組成山系。西傾南支為西傾山主體山系,自西向東由西傾山、李恰如山、郭莽梁、才波雜幹、華爾幹、光蓋山、迭山、雷古山等主要山峯構成南支山系。
西傾山的地貌與青藏高原相似,草原面積大於森林面積。夏日迷人的甘南草原,蔚為壯觀的黃河第一灣,即在西傾山。
從地理概念而言,一般把西傾山脈中的白石山作為秦嶺最西端,由於白石山處於未開發狀態,我們只能遠遠眺望,從那雲霧之中隱隱看到的灰白色山色中,去聯想它的神秘和未被人知的故事與傳奇。
行進中的“丈量大秦嶺”車隊
行進途中遇見成羣的牛羊
完成當天的秦嶺探訪,夜幕已漸漸落下,在長達4個多小時趕往當天住宿地的過程中,滿山的樹木已現層林盡染,美仁草原上的濃霧密鎖,但飄動的經幡格外引人注目,寬闊整潔的公路上不時有成羣的牛羊穿過。到達合作時,夜幕伴着大雨而至。當天“丈量大秦嶺”團隊走過了秦州、甘谷、武山、隴西、渭源、卓尼、合作、臨潭18個區縣,與漳縣、康樂擦肩而過,冒雨到達洮河岸邊的高原小城卓尼時,已是深夜11時許。
(除署名外均由“丈量大秦嶺”攝製組供圖)
編輯:張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