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水枯 湖底明代“千眼橋”露真容

鄱陽湖水枯 湖底明代“千眼橋”露真容

鄱陽湖古橋露出真容(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九江12月7日消息(記者謝元森 通訊員傅建斌)日前,由於鄱陽湖水位下降至枯水位,一座古石橋露出水面。該石橋位於鄱陽湖江西都昌縣多寶鄉附近的鄱陽湖湖牀上,連接都昌縣多寶鄉蔣公嶺和星子縣縣城,歷史上曾是兩縣沿湖羣眾往來的交通要道。據都昌縣文物保護部門勘測,石橋總長2657米,橋身石材全部採用花崗石,橋面寬0.82米,有900餘個孔,故稱“千眼橋”。據瞭解,該橋修建於明代崇禎年間,被稱為“全國最長的湖中石橋”,是江西省重點保護文物。

鄱陽湖水枯 湖底明代“千眼橋”露真容

石橋位於鄱陽湖江西都昌縣多寶鄉附近的鄱陽湖湖牀上(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鄱陽湖水枯 湖底明代“千眼橋”露真容

古橋吸引遊客觀賞遊覽(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鄱陽湖水枯 湖底明代“千眼橋”露真容

“千眼橋”修建於明代崇禎年間,被稱為“全國最長的湖中石橋”(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鄱陽湖水枯 湖底明代“千眼橋”露真容

古橋是江西省重點保護文物(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鄱陽湖水枯 湖底明代“千眼橋”露真容

古橋歷史上曾是兩縣沿湖羣眾往來的交通要道(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來源:央廣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10 字。

轉載請註明: 鄱陽湖水枯 湖底明代“千眼橋”露真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