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江南地區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呈現出生活富庶、景色優美的狀態。它到底是什麼面貌呢?今天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穿越”到1900-1908年的江浙一帶,看看那裏的人文風光。這樣的社會,你願意生活在其中嗎?
蘇州古運河與吳門橋。
這是江南地區典型的“小橋流水”風光,很多婦女在河裏洗滌。吳門橋位於蘇州盤門外,橫跨古運河(護城河),北宋初建清朝重修,至今仍存,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蘇州古運河,漁民用訓練有素的鸕鷀捕魚。
在以前的江南水鄉,農村家家户户養鸕鷀,用它們捕魚。每隻鸕鷀每天可捕魚40斤以上。
蘇州古塔與石牌坊。
石牌坊旌表蘇州庠生陸光宗之妻沈氏孝節,現在被一個無禮的遊人攀爬。後面那座古塔有誰知道是什麼塔嗎?現在還在不在?這樣一座塔的存在能為城市增加歷史厚重感。
蘇州戴枷示眾的男子。
他們三人很可能是同一個案件的犯人,所以被鐵鏈鎖在了一起。沉重的枷板給他們帶來很大的痛苦,吃喝拉撒都不方便。照片背景中可見古運河和蘇州城牆。
杭州正在勞作的農民。
照片中,一個農民正在用傳統的風谷機為稻穀脱粒,他將曬乾的稻穀倒入進料口,搖動手柄,不一會兒飽滿的穀粒就出來了。
杭州城裏的書店。
書店老闆面前擺着各種各樣的字帖,有着濃濃的文化氣息。
寧波一個繁忙的碼頭。
寧波是南方沿海的一個大商埠,南北貨物在此集散,一度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出發地。1844年開放為通商口岸後,中外商賈雲集,更加熱鬧繁忙。同時,西方人在城內外建立了領事館、洋行、醫院等,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寧波的近代化。
寧波奉化江上的大橋,橋上人羣湧動。
在寧波當地人口中,此橋名為“老江橋”。由於奉化江水深流急,橋基難以打牢,只好用小船排列起來架上木板,建起浮橋。整座橋身隨水流漲落起伏,行走其上,極不穩固,進入汛期常常被沖毀。
寧波正在勞作的木匠。
他們正在將原木鋸成木板,這是一個既耗時又耗體力的活。
寧波福建會館內一景。
寧波福建會館又名“天妃宮”、“天后宮”,規模宏大,建築非常精美,集磚雕、石雕、朱金木雕等寧波民間工藝於一體,被譽為“城東巨觀”。通過觀察照片裏的盤龍石柱和石獅,我們可以對會館的建築風格判斷一二。